朱巖教授提到,企業做數據資產管理,需要具備數字內需和產業互聯網兩個思維。2B 端的數據要素的需求是企業做數據資產管理要切實考量的對象,比如數據資產管理可以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有效手段。充分釋放了企業的數字內需之后,可以通過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企業在產業生態內的互聯互通,企業除了做自身數據資產管理以外,還需要和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在產業生態內進行數據資產的交易流通,從而在產業生態內做到彼此資產升值。
朱巖教授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對產業鏈進行優化配置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新質生產力是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先進生產力質態。以農業為例,我們希望農業的發展可以擺脫傳統經濟的增長方式,通過在農產品之上疊加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要素,讓農產品真正成為消費者放心并且愿意為之付費的數字農產品,疊加的數據要素所創造的價值就是數字農產品的數據資產,通過數據賦能可以真正做到增加農民的收入,創造以數據為核心的農業價值增長模式。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做法,包括技術革命性突破:工具越來越多,企業管理者是否會使用?如何利用這些工具將數據變成產品進入市場,從而改變企業價值創造方式?企業管理者們需要認真思考;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要做到數據要素和傳統要素的結合;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本質上也是要擺脫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
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通俗來說,即勞動者需要具備數據資產管理能力,勞動資料可以承擔大量數據加工的工作,傳統勞動對象需要升級成為以數據為核心的勞動對象,從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
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系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朱巖教授認為,這個目標更多是組織模式、生產關系的變革。數據資產入表文件的出臺,可以說某種程度上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各個部門都覺得自己的數據變成了資產從而導致數據分享難。然而想要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首先要做的就是組織模式、生產關系的變革,這樣才能形成全國統一的數據大市場。
到 2035 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朱巖教授認為,目前數字技術依然存在卡脖子問題,中國在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發展產業互聯網,而產業互聯網就是數據資產管理的平臺所在。
朱巖教授對“數據二十條”進行了詳細講解,針對數據資產管理的全過程——確權、登記、定價、交易、收益分配、治理進行了介紹。“數據二十條”規定了數據要素市場的一些基本問題,需要企業管理者們認真研究并加以學習。
數據資產形成的全過程,從數據作為生產資料投入社會生產經營活動開始,通過對數據資料進行采集、治理、管理、存儲從而變成數據資源,實現數據要素資源化,數據資源即是客觀可靠的數據;通過對數據資源價值化應用、產品化交易從而把數據資源變成數據資產,實現數據資源資產化;數據資產入表,進而實現數據資本化過程。目前企業價值轉換主要在數據要素資源化和數據資源資產化兩個環節,朱巖教授以某化工企業為例,該企業通過搭建化工智能云平臺,采集每一件固定資產的客觀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穿透,通過這些可穿透的客觀數據,再加以金融手段賦能,實現以較低的利率撬動資產運營,這是企業數據資源價值的最直觀體現。
朱巖教授認為,企業的數據資產來源主要包括數據產品化以及產品數據化,數據時代,面向數據要素的經濟活動的四個環節——產品(產品+數據)、勞動(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數字勞動者)、企業(社區型企業)以及產業鏈(產業互聯網)將被重新定義。
什么樣的數據資產可以入表?2023 年 8 月,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中,企業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確認為無形資產或存貨等資產類別的數據資源,以及企業合法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但由于不滿足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資產確認條件而未確認為資產的數據資源,可以入表。
朱巖教授介紹了數據資產體系框架,其中重點介紹了數據資產封裝確權、數據資產登記、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數據資產流通交易運營體系、數據資產價值分配等內容。
針對數據資產化帶來的產業創新,朱巖教授認為更多體現在
以數據要素為新生產資料,以數字空間為新發展領域,以數據資產為新價值源泉
三個層面。中國需要打造以可信數據為基礎的新質生產鏈,打造數字企業,構建數字產業鏈,并培育數字生態。
5 月 15 日下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史帶講席教授徐心為學員們繼續授課,與學員們分享關于企業數字資產管理的體系和路徑。
△ 徐心授課
△ 課后合影
數據資產管理是涉及到企業戰略選擇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新興領域,并不僅僅是數據應用,希望各位學員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學習領會授課老師們的思想,思考企業未來基于數據要素市場的戰略選擇,在數據時代抓住機遇,勇當時代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