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 月 27 日,中央公布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規劃也為康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規劃中提出了兩個主要目標,第一個目標是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叼B領域的數據也需要實現橫向打通、縱向貫通,目前,我國在打通康養產業數據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接下來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將已經打通的康養數據更加充分地應用起來,創造出更多康養產業新模式和新的發展方法;第二個目標是到2035年我國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放眼全球,荷蘭等國家在養老技術、尤其是數字化養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值得我們對標和學習,但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我們更需要借助全國數字化大發展的態勢,做好養老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底層布局,這些布局更多是規則和范式的布局,而不僅僅是技術的布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經濟、政務、文化、生態、社會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基于這樣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在中國形成一套系統化的養老數據體系以及基于養老數據體系的養老產業體系,使我國的養老公共服務和養老產業在銀發經濟時代走在世界前列。
去年 12 月,《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數據二十條”)正式發布,“數據二十條”進一步明確了數據產業化時代可以開展的一些工作。
首先是數據確權層面:對于養老產業而言,當其具有了大量可共享、可打破壁壘的數據之后,其權屬如何?哪些數據是個人的?哪些數據是政府的?哪些數據是產業可以使用的?一連串問題代表著數據確權工作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階段,在數據確權的基礎上,才能將養老數據加以開發和利用,我們希望數字技術的發展能夠讓老人無感地享受數據時代帶來的便利性。“數據二十條”里分別對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信息數據的確權和授權進行了初步的規劃,但是養老產業數據的確權和授權工作如何開展,目前還有待于政府相關部門對一體化的養老數據做確權授權機制的設立。我們也期待在明年服貿會的智慧康養論壇中,可以看到養老產業數據的確權和授權相關政策的發布;
其次是交易層面:數據定價機制。數據作為資產,需要有對資產價格評估的方法,目前來看已有的各種評價模型未見得適合養老產業,養老產業數據資產的價值評估,也極可能成為下一個熱點問題。我們如何評估養老產業數據背后的價值?養老機構如何貢獻數據價值以及利用公共數據創造更多的社會福利?這都是數據流通交易機制建立之前,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至于流通交易自身,需要建立合規高效、場內外結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數據進行場內外交易的前提是數據資產的封裝技術,以確保該數據資產是唯一的、可確權的、不可篡改的,使養老產業數據真正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和社會價值;
總的來說,我們希望能夠建立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數據要素收益分配制度。目前,社會已經給予銀發產業大量的支持并注入大量的資源,我們如何保證這些資源能夠得到公平的使用?或者說讓老年人盡可能透明地享受到各類養老資源帶來的福利,這就需要更好發揮政府在數據要素收益分配中的引導和調節作用,借助數據要素建立更加公平的社會。
北京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布局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今年 1 月 1 日開始實行的《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對數據要素的共享、開發和利用做出了相應規劃。基于這些規劃,養老產業需要有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的想法和做法,使養老產業數據要素市場化的過程更有利于老年人、更有利于未來將占人口比例 30% 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提升。
今年 8 月 21 日,財政部制定印發了《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簡單來說,就是數據資產的入表。
數據資產入表意味著數據資產納入 GDP,這對于地方經濟和企業發展而言具有巨大的意義,開啟了數據資產化、價值化的新時代。
老年人群體的健康數據是海量級別的,如何按照財務要求將老年健康數據資源進一步豐富,如何用數據要素助推康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這就講到了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二方面內容。
康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不斷釋放數字內需,這種數字內需的釋放要在康養產業的全產業鏈上進行,從上游的設備器械、食品藥品,到中游的養老地產、養老金融、養老服務等,再到下游的養老保險以及老年人自身,實現全產業鏈的數據打通,讓康養數據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相關的基礎資產。
實現全產業鏈上的數據打通需要建立新的社會規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用體系的建立。無論是養老機構還是老年人自身,對養老產業數字化帶來的變化都缺乏信任感,不知如何辨認真偽和好壞,所以我們急需建立康養產業相關的數字信用體系。這一數字信用體系應當由政府端牽頭,從養老政策入手,通過數字技術和資金的投入,打造一系列數字設施,同時加強監管力度,將每一個市場端的需求進行融合,逐步打通。市場端分為供給端和需求端,其中供給端為康養機構以及大、中、小型康養企業,需求端則為 60 歲及以上的已老群體和小于 60 歲的未老群體,他們都是康養產業數字信用體系建設的參與者,也是康養數據的貢獻者和受益者。這樣,就能夠建立康養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也可以稱之為軟性基礎設施,在建立適老食堂、改善公交車乘坐制度等公共環境的硬性基礎設施之上,進一步助推康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健康養老產業參與者
康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適應醫學范式的數字化,具體方法可以從三個方面著眼來看:
第一,從組分到鏈接。就像對于人體的研究一樣,中醫所強調的經絡理論是將人體作為一個鏈接的整體來看待,養老產業也進入互聯網時代,需要從組分到鏈接來思考如何填補人體未知的空間。
第二,從群體到個性。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逐漸成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把個體的數據價值進行開發,從而加速推進康養產業的大數據化、個性化、互聯化進程,用數字化工具為老年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解決相應的問題。
第三,從專業到民主。要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力量,讓每個人都參與到養老的互幫互助當中,這正是互聯網時代對于養老產業的巨大幫助,也就是說養老資源不僅靠國家和企業來提供,還可以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互通和經驗分享,通過政府引導建立既有公益性又有市場化的相關平臺,從而真正建立起新的數字化的康養體系。
康養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特點在于要充分發揮康養市場的多邊市場效應,以民眾為核心,建立民眾與民眾、民眾與產品供應方、民眾與醫療服務供應方、民眾與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與醫療服務供應方等各種鏈接網絡,并在這一全新的價值網絡上,重新思考康養的價值分配機制,定義各種新興的服務內容。在這樣一個多邊市場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起康養金融的配套服務,比如保險的互聯網化、支付的多樣化以及民眾健康的金融化等,數字技術與金融的創新融合在康養產業中的應用還有許多創新點等待著我們去突破。
總結而言,康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可參考以下五點:
第一,加快建立以數字信用為基礎的康養的信用體系;
第二,構建安全、透明、可信的康養數據要素市場;
第三,補全康養產業數字產業鏈,鼓勵無感數字化服務。也就是讓老年人感受不到數字鴻溝,盡可能做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老年生活;
第四,在政府引導下進行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
第五,鼓勵康養數字金融的創新。
衷心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每一年的服貿會智慧康養高峰論壇上,我們都能夠展現出更多康養產業數字化發展領域的新成果,共同助推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同時讓愈加增多的老年人更好地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