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4 月 21 日下午 14:00,以“新基建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線上沙龍第二期準時召開。
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起并主辦,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旨在推動“新基建”高質量發展,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會議邀請了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教授,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王曉輝院長,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邢春曉院長,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智慧城市處副處長王威處長,以及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造研究院院長李衛軍院長等嘉賓進行分享。此外,本次會議還得到了騰訊直播、旗點商學院與柏鏈教育等直播平臺的大力支持,在線觀看直播人數達三萬人。
本次沙龍由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王曉輝
主持,王院長首先對各位嘉賓以及參加本次線上沙龍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并對舉辦本次沙龍的意義和目的進行闡述,希望通過匯集各位專家的智慧,在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幫助企業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發展新機遇,共同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院長致辭
朱 巖
朱巖院長首先對參會嘉賓以及參會者表示歡迎。在疫情期間,研究院針對社會發展熱點和產業轉型升級話題開展了系列線上沙龍,旨在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智慧與業界的朋友共同分享交流。
近日,國家加快推進“新基建”的舉措在社會上引起高度關注。為此,研究院特籌備舉辦了本期“新基建的機遇與挑戰”線上沙龍活動。朱巖院長表示,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是工業經濟時代的典型特征。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要素作為國家新生產要素,也需要進行市場化配置?!靶禄ā惫こ讨荚冢瑤椭袊龊脭祿a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基礎性工作。新的基礎設施是解決中國數字化轉型基礎性問題的保障。“新基建”的一個內涵是新的基礎設施,通過搭建新平臺,進行數據交換、保障數字經濟交易中各項需求,成為支撐新的價值增長點;“新基建”的另一個內涵是老基建的“新內涵”,即需要賦予房地產、高速公路這樣的老基建新的內涵,協助老基建與數字經濟的方方面面進行整合。
此次疫情將會造成多大規模的經濟影響暫時無從考量,但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毋庸置疑。朱巖院長提出,希望能通過“新基建”為社會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釋放新的數字消費,通過消費帶動經濟,進而啟動全球經濟復蘇。
嘉賓演講
在嘉賓演講環節中,首先由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王曉輝院長
做以
“新基建分析與展望”
為主題的發言。
新基建分析與展望
2020 年,“新基建”一夜之間成為全行業關注和熱議的焦點。王院長談到,在 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王院長認為,當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供給側和需求側存在脫節現象。在經濟周期、去產能、去杠桿和環保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出現增速放緩,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性問題凸顯。同時,中國經濟正在加速進行數字化轉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不斷融合,需要相應的進行數字基礎設施升級。
此次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的經濟和金融乃至全人類社會穩定構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在前所未有的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和國際環境之下,為了穩定和發展中國的經濟,保持就業和社會的穩定,國家推出“新基建”,是應時之需。
王院長談到,“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支持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與傳統基建(主要指鐵路、公路、橋梁、水利工程等)不同,“新基建”具有鮮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導向,以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科技為支撐,旨在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推動實現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在數字經濟時代,“新基建”可以在投資的基礎上刺激全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支撐潛力巨大的數字消費市場。
“新基建”既是基礎設施建設,又是新興經濟。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王院長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與數字經濟相關的產業,特別是新興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會。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的采用,將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高競爭力。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將帶來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方面的機會?!靶禄ā睂洕Y構轉型起到推動作用,有助于數字經濟形成和規?;?,并指出,“新基建”機遇與挑戰并存,在發展“新基建”的過程中,面臨著技術、資金、體制、模式等方面的新挑戰?!靶禄ā蹦壳暗耐苿又黧w是國家和地方政府,而合理的結構應該是在政府引導下,市場+企業作為主體,國家主力+市場活力+企業動力。
最后,王院長對“新基建”發展提出了展望:新基建應理性、謹慎、有序、穩健地發展,避免出現盲目擴建、惡性競爭、標準混亂、產能過剩、嚴防騙補。同時,于國家層面上統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基于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機結合,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讓市場和企業作為資源配置的主力。對于大型的“新基建”項目,應在科學論證基礎上,在某些城市或區域進行先行先試驗證,然后以點帶線、以點帶面地推廣建設。畢竟,在最初的“新基建”項目中,大型的央企、國企將會是第一批建設者、受益者。而中小企業進入“新基建”領域的風險很高。王院長認為,沒有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應審慎進入“新基建”產業,特別是創業型的企業。未來,5G、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等產業,將是競爭激烈、供給領先于需求的產業。最后,王院長提出了“積極研究、認真評估、審慎實施、需求優先”這十六字的“新基建”原則。
接下來,由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邢春曉做以“新基建賦能智慧經濟和社會”為主題的發言。
演講嘉賓/邢春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邢院長介紹了,清華李國良團隊制作的新冠肺炎實時地圖、清華大學唐杰團隊疫情知識圖譜和地圖 Aminer 以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疫情圖。
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邢院長表示,在疫情的挑戰下,新興經濟體和發達國家,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新基建”成為國家提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內容。具體而言,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和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新基礎建設包含的八大領域包括:5G 基站建設、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區塊鏈。從融合基礎設施看,助推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信息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靶禄ā睂①x予智慧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動能,構筑更完善的智慧社會體系。
邢院長指出,當前數據資源共享程度低、質量不高、不流暢,數據價值未能有效的發揮利用等現象。同時,在技術創新、大數據處理對開源技術和相關生態系統的影響力偏弱。
我國大數據發展具有強勁的應用市場優勢。由于,目前關于數據所有權、隱私權等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也尚未建立起兼顧安全與發展的數據開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大數據人才隊伍也十分短缺,難以切實滿足發展的需要。
疫情期間,騰訊聯合各方推出的防疫健康碼覆蓋的核心接口日調用量超過 10 億。在線網課支撐全國超過 1 億學生遠程學習。這些都離不開云計算的底層技術支撐。面對前所未有的網絡流量洪峰、激增的在線需求,急需補齊短板,前瞻性的布局數字基礎建設,發揮好新型基礎建設設施的基礎支撐工作。接下來,有必要制定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關鍵急需的標準,出臺相關產業數字化轉型政策,進一步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通過新型基礎設施的覆蓋、產業數字化的深度,推動產業升級,釋放生產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石。各行各業涌現出新的模式經驗泰和新成果。其中,產業互聯網是“新基建”最重要的應用之一,通過數字技術助力產業升級,成為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助推傳統產業和互聯網深度融合。
“新基建”的落地將推動產業互聯網駛入發展快車道。隨著產業互聯網向各行各業縱深發展,我國應該加快行業數字化進程,形成新的產品服務生產體系和商業模式。
最后,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智慧城市處副處長王威,
做以
“疫情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為主題的發言。
疫情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國所有城市都受到了影響。智慧城市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王處長認為,智慧城市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運用,將疫情防控信息實現數字化、可視化,推動疫情下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智慧化,以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優化。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戰“疫”中,今年 2 月 11 日杭州市在全國率先上線疫情防控重要的電子身份健康信號“健康碼”,就是城市大腦的重要系統。“健康碼”實施“綠碼、紅碼、黃碼”三色動態管理,綠碼者憑碼通行,紅碼、黃碼者需按規定隔離并健康打卡,滿足條件后轉為綠碼?!敖】荡a”在全國陸續推廣并互通互認。到 3 月中旬,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健康碼”基本實現互認和“一碼通行”,這對于防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智慧城市是一個大生態系統概念,杭州城市大腦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 11 大系統 48 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 1.2 億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智慧城市在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領域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很多小區施行了封閉式管理措施:包括通過科技手段,在小區出入口核驗進出人員身份信息,快速、有效、準確甄別身份;通過人臉識別算法和熱成像智能測溫技術,推出了“AI 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實現對人員體溫、口罩佩戴人員身份等多個方面的識別和管理,并能將實時信息統一展現及存檔。
王處長指出,目前智慧城市在跨區域協同、數字鴻溝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后期通過利用各種信息將城市的系統和服務打通、集成,以提升資源運用的效率,優化城市管理和服務,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疫情下,智慧城市起到了樞紐作用,將實體城市和數字城市連接在一起。老百姓從生活在實體城市,轉變為面對虛擬網絡城市,智慧城市為老百姓提供各方面的服務。疫情后期,應當著重解決智慧城市關于區域協同發展和信息互聯互通的問題。
王處長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是“新基建”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疫情過后,各地會加快推動智慧城市的建設,為民眾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帶來更便捷的服務。
最后,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造研究院院長李衛軍,
做以
“新基建賦能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為主題的發言。
新基建賦能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企業是代表市場配置資源的組織,其競爭的本質是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的競爭。李院長認為,新基建是產業轉型的重要支撐,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建筑企業應當回歸商業本質,借助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
李院長提到,在不確定的環境下,企業通過管理協調提升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方式。市場資源包括資金、技術、人才、土地、設備、材料、數據等資源?!霸跀祿?算法定義的世界中,以數據的自動流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構建企業新型競爭優勢?!?企業以 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支撐,實現管理創新、精益生產能力、生態服務能力、實時響應能力這四項能力提升,從而實現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企業競爭力。
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數字化轉型階段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著重以技術服務于管理升級,通過數字化、自動化工具提高效率;第二個階段,著重以智能化、數據化+算法提高決策效率,通過數據業務化,驅動管理創新。
最后,李院長表示,通過軟件和數據打造的數字化的生產線, 以新設計、新建造、新運維助力,將建筑行業提升到現代工業級精細化水平,在建筑行業內建立開放協同的資源共享生態。
至此,“清
華大學互聯產業研究院線上沙龍”之“新基建
的機遇與挑戰”完成所有議程,會議圓滿結束。
直播回放
下期預告
下期活動的主題為“智慧城市治理與社區服務”,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