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產業互聯網新質生產力助力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目前,我國產業互聯網發展還存在較多問題難點,數字時代亟需加快培育產業互聯網新質生產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當前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空前,建設數字中國成為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 年)》數據顯示,數字中國賦能效應更加凸顯,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 10% 左右;平臺經濟的作用不斷增強,商務部重點監測平臺交易額全年增幅達到 30%?!吨袊鴶底纸洕l展研究報告(2024 年)》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 53.9 萬億元。黨中央提出的加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舉措,為我國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改造提升、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增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等做出新的部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將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平臺經濟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對促進創新創業、推動產業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經濟循環格局發生深度調整。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最主要的任務是供給側有效暢通,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實現價值增長,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要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隨著消費互聯網發展逐漸進入成熟階段以及持續的消費升級,數字經濟正在從以流量為核心的消費互聯網向以信用為核心的產業互聯網提檔升級,發展產業互聯網正成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關鍵抓手,以信用為基礎的產業互聯網將成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也是我國整合全球產業鏈的重要機會。
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是新型基礎設施中融合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需求側看,消費互聯網已經全面重塑了衣食住行各個領域,創造了很多新的消費內容和消費模式,既充分滿足了個人消費體驗,也助推了產品和服務的銷售和流通,涌現了阿里、騰訊、京東、拼多多等一批世界知名互聯網企業。需求側的發展正在不斷推動產業供給側改革,目前我國產業互聯網發展還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難點:
一是我國產業布局有待優化、機制有待健全。我國部分關鍵產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分布過于集中,一些地區產業布局與資源環境匹配不足,地區間產業同質化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仍然突出。同時,市場化多元化流通機制尚未有效建立,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之間、資源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生態保護地和受益地之間流通機制不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缺乏有效途徑,產業轉移、園區共建等跨區域合作缺乏有效機制。
二是“重生產輕流通、重制造輕服務”。我國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仍然不高,“重生產輕流通、重制造輕服務”,“軟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實現大范圍的供需匹配,需要加快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打破區域間產品和要素流動的藩籬;部分區域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跨區域通道規劃建設缺乏統籌,對外輻射大通道仍不健全;產業信用體系不健全,需加快建設重要產品追溯體系,降低流通環節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三是實體空間和市場相對完善,數字空間和市場亟需發展。數字時代需要兼顧實體和數字兩個空間和兩個市場。我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第一貨物貿易大國地位。但我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還沒有實現較好融合,數實融合需要實體產業與數字技術、數據要素深度融合,用數字思維引領實體產業的創新發展,分三個層次打造數字基礎設施、數據開發與交易平臺、各實體產業優化與創新模式,進而將數字技術融入到各實體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當中。目前我國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資本化還存在較多疑慮和困惑,“數實融合”與“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是當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兩大課題。
四是消費互聯網領先,產業互聯網發展滯后。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消費領域較強,產業領域滯后;貨物貿易領先,服務貿易落后?!蔽覈a業升級已經滯后于消費升級,低端去產能、去庫存及中高端降成本、補短板是目前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產業互聯網主要面向行業企業提供生產性服務,不僅需要數字技術推動,還涉及產業生態中的價值鏈重塑以及大量的組織變革;但目前產業交易信息不對稱、流通通道不暢、產品資產不可控現象較為普遍,產業信用體系缺失,市場資源沒有精準配置,缺乏生產服務性產業。
產業互聯網是數字時代的新質生產力,以交易訂單為紐帶,以業務鏈重構為基礎,以供應商固化為核心,以數據連接為載體,以供需鏈連接為導向,以資金保障為動力,以價值鏈增長為目標,通過交易的精準匹配助推市場價格發現、靈活定價和產銷平衡,引導生產性服務提高產品經濟價值,優化產業鏈的資源配置,交易鏈、業務鏈、供應鏈、數據鏈、供需鏈、資金鏈和價值鏈“七鏈”協同形成交易、物流、金融和數據四者之間的交互,以“連接、協同、融合、共商、共贏、賦能”為原則,創新“交易+物流+金融+數據”的產業互聯網新模式,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數據開發與交易平臺、物流生產性服務等產業基礎設施,搭建基于實際業務交易的全鏈路、全流程、全覆蓋的閉環數據場景,打造產業交易信用體系,優化并制定產業標準規范,實現區域產業鏈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步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
數字時代,加快培育產業互聯網新質生產力將有力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搭建或引入交易平臺實現跨區域供需精準匹配,發展生產性服務產業實現價值增長。
一是要系統梳理區域重點產業資源,通過搭建或引入交易平臺開展生產服務型貿易,實現區域優質資源與下游客戶剛需之間的精準匹配。二是通過交易的精準匹配助推市場價格發現、靈活定價和產銷平衡,為供給端和需求端建立一個完整的連接。三是通過深度加工和精選匹配提高性價比,挖掘和提升原材料或產品本身的價值,引導生產性服務提高產品經濟價值,尋找并確立以生產服務性產業(加工、運輸、倉儲、新能源、商貿等產業)為新增長點。四是供給端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要滿足需求端的要求,需求端要準確地反映對產品或服務的訴求,真正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匹配,包括產品指標、運抵時間、穩定交付等,在該鏈條中要始終保持貨物屬性和訴求的不變性,線上要準確反映供需匹配,線下要保證按需交付。
建立產業鏈各環節要素的有效連接,搭建基于真實業務交易的全鏈路、全流程、全覆蓋的閉環系統和數據場景。
一是要深度解析區域產業流通現狀及痛點,基于真實業務交易需要,優化重構“多式聯運+生產性服務”新業務流程,優化調整業務流程要素之間的作業環節,形成“集結+加工+倉儲+運輸+分撥+配送”基本業務鏈條。二是在重構業務流程的過程中,確定各環節相對應的服務提供商,并明確上下游供應商之間的連接關系,進一步確定責任主體和服務的一致性,通過建立上下游供應商之間的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條,搭建一個基于實際業務交易的全鏈路、全流程、全覆蓋的閉環系統。三是以各個要素和各個環節為支點,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從海量數據中采集各要素的關聯數據,通過歸類、分析和篩選形成高質量數據,將沉淀的數據變成有價值的數據,通過算法形成高價值數據輔助運營決策,提高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建立數據典型應用場景,探索IPFS+區塊鏈架構下的新型數據確權、定價和交易。
“七鏈”協同融合實現資產穿透和交易驗真,打造產業交易信用體系。
一是要通過物流供應鏈體系的重塑,把零散碎片的物流資源進行有效的連接,并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的鏈條,相互之間通過契約和作業指令進行傳導,保證作業的連續性、協同性、可控性和安全性。二是借助物聯網布點、企業系統無縫直連、第三方交易平臺數據自動采集等多維手段,通過一個整體的有效交互和數據之間的閉環傳導,利用時空定位、跟蹤溯源、軌跡可視、交叉校驗的方法,形成對實體貨物全數字化、透明化和可視化的有效控制,在數量、品質、種類、時間、裝運、到達、交付等方面實現全程可控,解決實體貨物在流通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實現資產穿透和交易驗真,為實體貨物權屬的轉移、價值的交換提供可信的依據。三是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驅動期現貨交易、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等數據全流程上鏈,建立產業交易信用體系,在“主體信用+交易信用”的保證下,完成金融機構的風控管理流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需要,從根本上解決了金融機構對產業互聯網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看不穿、看不透、不信任的問題。四是開展以賬單、倉單、運單為核心的“區塊鏈+產業金融”創新,按照規范的程序進行資金的結算支付,為產業鏈上的各要素各環節主體提供精準有效的金融賦能和資金支持。
“七鏈”協同融合優化產業鏈資源配置,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一是要通過發展生產性服務提高產品經濟價值,優化產業鏈的資源配置,尋找并確立以生產服務性產業(加工、運輸、倉儲、新能源、商貿等產業)為新增長點,盤活存量培育產業集群提升產品價值,引入重點實驗室開展深加工產品精準供給,盤活園區、公路、倉儲、加工存量資源,大力發展深加工、貿易、信創、新能源和后市場等產業,延伸產業鏈實現價值增長。二是從供給端到需求端,提供集結、加工、倉儲、裝卸、運輸、分撥、配送、金融、貿易和數字化等一體化生產服務型物流服務,發展生產服務型產業集群,培育生產服務型龍頭物流企業。三是確立集約化、規模化的原材料或產品集聚模式,形成規?;膬α?,為滿足物流集中發運需求、運輸能力的充分利用和貨流組織提供有力的貨源保障。四是集合物流產業各要素,融合各物流業態,搭建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落地“公轉鐵”措施,鼓勵發展新能源車運輸替代,構建以物流樞紐為核心,三級配送網絡為渠道,鐵、公、水、空、郵相互關聯的、彼此協同的立體綜合物流體系。五是打造產業交易信用體系,實現資產穿透和交易驗真,有效降低產業交易風險,降低產業鏈上的各要素各環節主體的金融成本。六是對供應鏈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和匹配,降低整個鏈條的綜合成本,提升整體價值鏈的價值水平。
數字經濟時代,加快發展產業互聯網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數字技術推動,還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做好頂層設計,搭建或引入交易平臺發展生產服務型貿易,引導生產性服務提高產品經濟價值,優化重構業務流程,搭建基于實際業務交易的全鏈路、全流程、全覆蓋的閉環系統和數據場景,創新“交易+物流+金融+數據”商業模式,實現區域從單一資源輸出型向生產服務型的轉變,打造“產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做優做強做大區域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集結周邊資源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性物流產業,連接其他國家物流樞紐,推動區域產業之間的協同、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價值的增長,實現步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助力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 新華社. 2022-12-16.
[2].新華社.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 [EB/OL]. 2023-02-27.
[3].新華社.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EB/OL]. 2024-07-21.
[4].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EB/OL]. 2023-05-23.
[5].貝殼財經. 鄔賀銓: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結合 [EB/OL]. 2021-08-05.
[6].黃奇帆,朱巖,邵平. 數字經濟:內涵與路徑書[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2.
[7].金壯龍.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 人民日報[N]. 2024-05-20.
[8].黃奇帆. 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M]. 北京:中信出版集團.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