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
    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吳小莉專訪白重恩:創新不只是解決卡脖子問題,還要為創新留有空間

    2024-03-15




    為創新留有空間


    9A5D7


    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
    吳小莉 專訪
    全國政協委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白重恩



    “地方政府債務急需解決,

    制度化讓民營企業更有信心”










    中國財政部統計
    截至2024年1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 409,959億元人民幣。


    白重恩:我現在比較關心地方政府債務,這也是大家都會很關心的。長時間以來,地方政府積累了比較重的債務,但是也有人反對中央政府去支持地方政府,擔心地方政府會產生依賴性。 在經濟學中,這叫做“道德風險問題”,如果兜了底,未來地方政府可能使用資金更加不注意,會花得更多,積累更多的債務。

    吳小莉:它的效益會更差一些。

    白重恩:對的,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擔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那么難題就是,如何在幫助地方政府的同時,還能避免產生負面影響?

    吳小莉:找到解決辦法了嗎,藥方找到了嗎?

    白重恩:我們嘗試著在找。

    白重恩:影響地方政府債務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地方政府對于土地的依賴度還是挺大的。當房地產市場遇到當今這種情況時,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就會更大。 當負債較多時,一方面投入到經濟中的資源會減少,這就會影響增長;另外,欠企業的債也很多,中央政府一再強調要清債,但是畢竟以它的財力不一定馬上就能做得到。那當企業給地方政府做了事,但沒有得到支付時,企業發展能力也受到了限制,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是當務之急。

    吳小莉:我看到您在去年為民營企業發聲,提到了一定要切實地落實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政策。

    白重恩:對,我也是聽到一些企業家的反映。有一些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進行調查,最后結果就是民營企業要罰款。

    吳小莉:補繳稅?

    白重恩:補繳稅是一個方面,有時候不一定是稅收的問題,他們認為有其他問題,就去加大罰款??赡芷髽I并沒有什么問題,或者問題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用今天的標準看,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如果現在對它進行比較大力度的罰款,就會影響企業的信心,尤其是如果這個過程不是完全的依法辦事,那企業就會擔心未來會不會再出現。 我覺得中央政府要去對這類事件進行系統調研,看一下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這類事件的寒蟬效應比較嚴重,出現了一起,很多人就會失去信心。所以我們要更加重視,如果存在的話,要杜絕它。

    吳小莉:呼吁中央政府全面地去調查,還原所有事情的真相。

    白重恩:是的。

    吳小莉:前不久貴州也有一個女企業家去向政府討債,然后被拘押了,貴州當地政府說,那是因為對方有錯,所以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不是很清晰。

    白重恩:是的。 如果說有一個機制,能把它說得更清楚,對人們的信心可能就會有正面的影響。

    吳小莉:而且這不只是一個地方的信心,是全中國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白重恩:是的。

    17C86



    去年中國GDP增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為什么公眾體感卻沒有那么好?









    吳小莉:全球范圍來講,中國2023年GDP增長5.2%,表現得很不錯,但是好像老百姓體感不太夠,覺得就業比較困難、甚至還出現了消費降級,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白重恩: 2023年GDP增長較好一定程度上來自于基數效應,2022年的增長不是很好,那2023年的增長就上去了。但是,人們的體感不是看一年的增長,而是看比較長期的增長,比如說未來五年。

    吳小莉:您是說預期的感受。

    白重恩:對,預期的感受又影響一些現實,比如說2023年和2022年比增長了5.2%,但是我們看過去幾年的平均增長,就不是那么好,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等因素。

    吳小莉:但這個是非常態啊。

    白重恩:是的,是非常態的,如果說疫情結束之后,就完全恢復了常態,那應該2023年的增長速度要更快一點, 所以一定程度上, 經濟增長的速度低于潛力,這個時候,人們的體感就不是很好。如果預期不改善,人們不敢去消費,經濟就不好,那預期也不會改善。

    吳小莉:對,這是一個循環。

    白重恩:是的,就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一定程度上,跟人們的信心有關系,但信心也和現實有關系。

    吳小莉:在這種情況下,要怎么樣刺激國內的消費?

    白重恩: 首先,要讓人們對未來的收入增長有好的預期,所以政府也特別強調,要改善預期,并且也要讓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我們過去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說減稅,增值稅的稅率是下降了,社保繳費的繳費率也降了一些。另外,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也增長得挺快,社會保障為人們帶來了福利,就會促進消費,所以是做了一些這樣的工作。

    其次,居民消費什么,就要能夠生產出居民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我特別強調服務,是因為隨著經濟增長,人們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了。中國與發達國家居民的消費,最大的差異來自于服務方面,例如更好的醫療服務、養老服務、精神文化產品等這些服務的需求會不斷地增強。



    “創新不只是解決卡脖子問題

    要為創新留有空間”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2023》報告顯示,中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吳小莉:您提到過促進創新以及補短板是需要平衡的,促進創新是為了未來,補短板是為了當下。

    白重恩:可能人們對創新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補短板在當下語境下,也叫做創新,這是別人已經有的,我原來沒有,現在想有。

    吳小莉:就比如說芯片。

    白重恩:對,比如說芯片,這就是一個嚴重的短板,所以這也是創新,尤其在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的環境下,你不做就被別人“卡脖子”。 關于創新,另外一點是做出一些別人意想不到的事,如創新出一個新的產品,或者可以為其他生產者提供新的產品,讓生產變得更高效,更高質量。

    吳小莉:有哪些例子嗎?

    白重恩:回顧一下過去這些年的變化,20年前,有誰想到互聯網平臺企業能產生如今這么大的影響。

    吳小莉:但是互聯網平臺企業,除了TikTok、抖音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國外已經有的,我們拷貝回來的。

    白重恩:但是有一些是我們超越了的,比如說騰訊這個平臺。

    吳小莉:微信。

    白重恩:對,它什么都有,一站式服務,像國外的平臺企業想做卻做不到。 所以,創新不僅是現在大部分人所說的“硬核科技”,還有商業模式的創新。
    談到如何平衡創新和補短板,我想需要各界,包括政府、國企、民企,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要留空間。

    吳小莉:什么叫做留空間?這個空間指的是資金、政策的支持,還是其他什么?

    白重恩:其實資金來自于市場,只要金融體系能夠支持創新,就可以。

    吳小莉:那問題是什么呢?

    白重恩: 問題在于一些輿論,認為不去解決補短板的問題,就沒有創新。所以,有一些企業受到這方面的壓力,它們在某些方面創新得很好,但是有一些網民要求很高,說你沒有制造出芯片,你就沒有做貢獻。 這樣的壓力完全沒有必要,并且是非常有害的,不能要求所有的企業都做一樣的事,更不能短視,只看著眼前的短板。

    所以我希望能夠為民營企業的創新,營造一個寬松的輿論環境、社會環境,在政策環境上,也需要拓寬空間。比如說平臺企業,不做大就低效,所以它會有一定壟斷的地位。但壟斷地位和壟斷行為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限制它的壟斷行為。但是如果對壟斷過度地敏感,就會形成對大企業的壓力,企業一擴張了,就說它過度壟斷。

    吳曉莉:創造寬松的環境,讓企業能夠自由生長,不給時間生長,是生長不出來新的模式的。

    白重恩:是的,就是留有空間,包括輿論的空間、政策的空間,如果未來出現了問題,我們有很多手段來解決問題,但首先要讓大家敢去創新。


    11DB8



    歐美打壓中國出口、貿易脫鉤危機四伏

    我們應該如何準備?













    據2024年初統計,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522萬輛, 躋身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2024年2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準備 向中國汽車征收高達27.5%的關稅,同時在美國國內拒絕中國供應商。


    吳小莉:有學者說,2024年可能有兩個特別關鍵的事情,一個是新的貿易戰,或者叫做貿易摩擦,就是中國強項新能源方面的“新三樣”反傾銷問題;另外一個是貿易脫鉤。您怎么看待這樣的說法,2024年應該如何應對?

    白重恩:確實是這樣。以前中國出口不是和歐美競爭,歐美國家對這類的產品有需求,自己也不一定生產,所以中國出口遇到的障礙就少一點。 但現在中國的出口,比如說電動汽車,這是一個目前在風口浪尖上的事,與歐美直接競爭。比如,像美國汽車企業也希望做電動汽車,除了特斯拉之外,它們其他的汽車企業在電動汽車這方面,競爭力比中國的企業弱。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豎立一些貿易壁壘,這是可以預想到的。

    “新三樣”里面,像光伏電池,歐美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尤其是歐洲,它知道已經沒有辦法和中國競爭了,所以這方面的貿易壁壘可能不會增加太多。并且它們也希望盡快地以低成本實現綠色轉型,所以需要物美價廉的太陽能電池。 但是汽車領域不一樣,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汽車都是它們的支柱產業之一,有大量工人在這個產業工作,如果要是動它,對汽車產業產生的沖擊太大,所以會受到政治的壓力。 2024年甚至在未來,盡管中國電動汽車有比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如果出口的增長速度太快,就會有很大阻力。

    其實也不僅中國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年日本大幅增加向美國出口的汽車數量時,美國也對它實施了限制,要求自我約束出口數量,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有預期,要有預案。

    吳小莉:我們可以做什么樣的準備和預案?

    白重恩: 可以和其他國家的企業合作,不直接從中國出口出去,這樣子在出口所在地就有伙伴在政治上支持我們,我們也為他們創造就業。其實在電動汽車這個產業,已經看到這樣的端倪,像小鵬跟大眾汽車合作,零跑和斯泰蘭蒂斯合作。 但如今的合作和以前不同,以前都是別人帶來技術,我們提供勞動力,現在逆轉了,由我們提供某些技術,和其他國家傳統的優勢相結合,來開發全球的市場。

    吳小莉:那么所謂的“貿易脫鉤”是不是真實存在?

    白重恩:首先全世界的平均經濟增長速度,要比中國慢,如果中國能保持出口占中國經濟的比重不變,因為我們經濟增長快,那出口占全世界貿易的份額就要不斷地增加,必然別人的份額就減少了,因此我們會遇到阻力。當我們不斷地升級,和歐美國家成為直接競爭對手了,而我們又必須要升級,所以我想最重要的預案還是要開發國內的市場,也要出口,但對出口的依賴程度要降低一點,這事可能是不得不做的。


    文章來源|問答神州
    (ID:wendashenzhou)
    編輯|段文秀
    審核、責編|楊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_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_中文字幕免费日韩不卡_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progress id="rrndj"></progress>
    <rp id="rrndj"></rp><rp id="rrndj"></rp>
    <rp id="rrndj"><nav id="rrndj"><input id="rrndj"></input></nav></rp>

    <progress id="rrndj"><i id="rrndj"><sub id="rrndj"></sub></i></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