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莉:有學者說,2024年可能有兩個特別關鍵的事情,一個是新的貿易戰,或者叫做貿易摩擦,就是中國強項新能源方面的“新三樣”反傾銷問題;另外一個是貿易脫鉤。您怎么看待這樣的說法,2024年應該如何應對?
白重恩:確實是這樣。以前中國出口不是和歐美競爭,歐美國家對這類的產品有需求,自己也不一定生產,所以中國出口遇到的障礙就少一點。
但現在中國的出口,比如說電動汽車,這是一個目前在風口浪尖上的事,與歐美直接競爭。比如,像美國汽車企業也希望做電動汽車,除了特斯拉之外,它們其他的汽車企業在電動汽車這方面,競爭力比中國的企業弱。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豎立一些貿易壁壘,這是可以預想到的。
“新三樣”里面,像光伏電池,歐美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尤其是歐洲,它知道已經沒有辦法和中國競爭了,所以這方面的貿易壁壘可能不會增加太多。并且它們也希望盡快地以低成本實現綠色轉型,所以需要物美價廉的太陽能電池。
但是汽車領域不一樣,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汽車都是它們的支柱產業之一,有大量工人在這個產業工作,如果要是動它,對汽車產業產生的沖擊太大,所以會受到政治的壓力。
2024年甚至在未來,盡管中國電動汽車有比較強的競爭力,但是如果出口的增長速度太快,就會有很大阻力。
其實也不僅中國遇到這樣的情況,當年日本大幅增加向美國出口的汽車數量時,美國也對它實施了限制,要求自我約束出口數量,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有預期,要有預案。
白重恩:
可以和其他國家的企業合作,不直接從中國出口出去,這樣子在出口所在地就有伙伴在政治上支持我們,我們也為他們創造就業。其實在電動汽車這個產業,已經看到這樣的端倪,像小鵬跟大眾汽車合作,零跑和斯泰蘭蒂斯合作。
但如今的合作和以前不同,以前都是別人帶來技術,我們提供勞動力,現在逆轉了,由我們提供某些技術,和其他國家傳統的優勢相結合,來開發全球的市場。
白重恩:首先全世界的平均經濟增長速度,要比中國慢,如果中國能保持出口占中國經濟的比重不變,因為我們經濟增長快,那出口占全世界貿易的份額就要不斷地增加,必然別人的份額就減少了,因此我們會遇到阻力。當我們不斷地升級,和歐美國家成為直接競爭對手了,而我們又必須要升級,所以我想最重要的預案還是要開發國內的市場,也要出口,但對出口的依賴程度要降低一點,這事可能是不得不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