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布局數字建筑產業新商業模式
作者|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朱巖
· 建筑產業的數字化戰略具有全局性,要定位于圍繞每個核心企業的產業生態進行重構,其關鍵點是如何激活數據要素
· 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內容是如何在數據要素基礎上重塑行業規則、打造新商業模式
· 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是如何建立與數字生產力匹配的數字生產關系
2021 年,隨著中國政府公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國經濟的未來之路愈發明晰,那就是堅持數字化發展、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為了促進全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國在全球率先把數據作為了生產要素,進而提出要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希望為全社會的數字化發展奠定要素層面、基礎設施層面的堅實基礎。規劃中提出要“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物聯網感知設施、通信系統等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臺和運行管理服務平臺……”。2021 年 12 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全面深化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在全過程工程咨詢領域的深度應用,引領咨詢服務和工程建設模式轉型升級。習近平總書記在 2022 年第 2 期《求是》雜志發表的《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一文中明確指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要“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黨中央的這一系列戰略部署正在從基礎規則層面改變著傳統產業。
建筑產業作為人類最古老的傳統產業,其基本商業模式千百年來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自從中國激活土地要素、建立起房地產市場開始,中國建筑產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三十年。最近幾年國家堅持“房住不炒”的方針,有效遏制了房地產投機行為,同時使得建筑產業增速放緩。但建筑產業規模依然巨大(約 30 萬億人民幣),在今后一段時期內也依然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建筑產業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是整個行業適應中國數字經濟戰略布局的必答題,需要相關企業從戰略定位、規則重塑、組織變革等層面深入思考、積極布局、勇于實踐,力爭做中國產業數字化的引領者。
建筑產業的數字化戰略具有全局性,要定位于圍繞每個核心企業的產業生態進行重構,其關鍵點是如何激活數據要素
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必須突破單一的技術思維、樹立全局理念和系統意識,用系統性思維來落實國家的數字化戰略、雙碳戰略和共同富裕戰略等重要布局。建筑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在尋找行業新價值增長點的同時,也要看到數字化發展是實現建筑產業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在建筑材料、施工管理、運營維護等多個方面通過數字創新,既能減少碳排放也能提高盈利能力。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是一個艱巨復雜、充滿創新的過程,有兩個關鍵點值得關注:
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核心企業有著特殊的責任和使命,是數字產業生態的發起者、也是數字化發展模式的締造者。
產業生態數字化重構不只是為了單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是要把蛋糕做大、做強,實現建筑產業的高質量經濟循環。所以,準備做數字化轉型的企業必須要有產業生態觀,有著帶動全局的使命和勇氣。在這一過程中,核心企業必須要起到發起者的作用,努力推動整個產業建立數據共享標準和數據資產流通機制,通過數字化所帶來的機制變革打造“良幣驅逐劣幣”的產業生態環境。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大型民營企業,在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時,要有服務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動性,也要有推動產業變革的使命感,更要有帶動產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責任心。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化轉型也是尋找新核心企業的過程,也就是說原有的核心企業如果裹足不前,就有可能被新的核心企業所替代。
制定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戰略的關鍵是如何激活數據要素,并構建數據、土地、資本、技術、人才五要素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在過去三十年里,建筑產業在信息化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在面臨的數字化轉型雖然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但從理念上又完全不同于過去的信息化工作。數字化轉型必須要跳出單一企業的范疇,在產業生態中考慮如何激活數據要素,把數據變成建筑產業新的資產,并讓其在產業生態中流動起來、創造價值。
數據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要和其他四個傳統要素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效用。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思考數據自身如何在建筑生態內資源化、資產化,并圍繞數據資產如何建立新發展模式;另一方面也要思考數據與其他要素的融合模式:數據+土地,如何實現虛實結合的土地數字化開發新模式;數據+資本,如何實現建筑數據和各種創意資產的資本化;數據+科技,如何開發跨學科的建筑數字技術、數據科技;數據+人才,如何培養數字建筑領域需要的大量數字化轉型人才。
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內容是如何在數據要素基礎上重塑行業規則、打造新商業模式
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終極目標是建立數字時代的全新產業規則、實現多樣化的數字商業模式。當數據要素成為建筑產業的一個新要素后,建筑產業生態內的每個環節都會因此而發生轉變,進而會改變原有的每個流程,由此導致客戶需求的數字化轉變,并直接影響到建筑產業的商業模式改變。
虛實結合的未來建筑需求,會推動建筑產業的商業模式從項目式逐漸向運營式、平臺型轉變。
隨著中國全面進入數字社會,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概念已經逐漸普及并為市場所接受。尤其是中國新基建的深入實施,使得數字空間的構建技術變得越來越容易、成本上越來越低廉。在建筑領域,一個建筑工程所交付的已經不再只是物理空間具有特定功能的實體產品,而必須是在數字、物理空間中同時存在的數字孿生型產品。這種虛實結合的需求,為未來建筑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比如,現在很多城市都在打造虛實結合的數字城市,把現實中的商業樓宇映射到數字空間,數字空間的新運營模式一方面創造新價值,另一方面也為現實中的商業帶來新的銷售機會。滿足這些新需求的建筑工程數據模型,已經超出了圍繞施工和運維的 BIM 范疇,將為建筑產業帶來大量新發展機會。
一般而言,建筑企業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通過承接項目來實現的。如果市場需要大量的數字孿生產品,那也就意味著建筑施工企業可以獨自交付或參與運營數字空間中的客戶產品,在數字空間中通過幫助客戶運營項目相關的數據資產來實現持續性盈利,也就是變成運營式的商業模式。
從建筑產業生態內來看,有了數據要素,產業生態內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新需求,核心企業也完全可以通過數字平臺為產業生態內外的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數字服務,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從而打造平臺型的商業模式。
建筑產業商業模式數字化轉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產業信用體系重塑是當前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入手點。
因為數字化轉型的全局性,核心企業在制定戰略時要根據自身所處生態的特征,分階段制定轉型的戰略目標。對大多數建筑企業而言,要“強基礎”和“謀轉型”并重,也就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還是要做扎實、保障數據的互聯互通,同時要布局數據要素開發和未來的商業模式,不能用信息化基礎薄弱作為拒絕數字化轉型的借口。商業模式的數字化轉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產業信用體系重塑階段。
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就是產業生態內的數據要互聯互通,這對生態內的所有企業都是一個挑戰。所以,核心企業倡導的數字化要能夠給所有企業帶來價值,否則大家都沒有動力參與?;诳尚诺臄祿碇厮墚a業信用體系,就是改變產業生態現狀、為優秀實干的企業帶來更大價值的做法。應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產業生態內對交易過程數據的準確、安全、公平的記錄,并基于此建立生態內企業的“主體信用+交易信用”的信用體系,從而為后續所有的數字服務奠定堅實的信用基礎。從現階段看,一旦有了交易信用的可靠數據,對生態內大量的中小微企業而言,就具備了獲取數字金融服務的可能性,從而真正解決他們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經過認證的產業數字信用體系可以幫助他們穿透所有交易過程,大大降低數字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因而他們也愿意提供相應的資金服務。對核心企業而言,在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的過程中(不是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既能夠提高自身和產業生態的效率,也可以獲取技術服務的盈利。
數據服務模式創新階段。理順了產業生態內的數據后,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還是來自如何把這些數據和需求端對接。有了產業生態內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安全可靠的大量數據,就會產生數據消費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首先,在設計端會出現各種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設計手段,BIM、CIM 的范圍將會進一步延展,并產生大量的可以上市交易的數據資產。其次,在采購環節會出現各種類型的集中采購平臺,并推動材料供應企業提供支持物聯網服務的產品。最后,在施工端也會應用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培育一批相關技術服務企業。核心企業在這一階段,要注意創新平臺的建立,鼓勵更多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參與到數字服務創新中來,不斷豐富平臺數字產品,提高數字服務能力,創造更多基于數據要素的新價值。
虛實運營模式建立階段。從數字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人類社會一定會走向現實社會與數字社會相結合的階段。人類生存空間的數字化拓展,也必然會帶來建筑工程的數字化拓展。建筑企業將會是兩個空間的連接者,也會是兩個空間共同基礎的構造者。連接構造的基礎就是前兩個階段所建立的數據體系、信用體系、創新體系和多樣化的數字產品體系。所以,產業生態交付給客戶的是虛實兩套交付物,客戶的數字需求將得到最大限度滿足,并由此產生對虛實交付物的長期運營的需要。在這一階段,企業要努力探索虛實結合的運營模式,初期要以實為主、從簡入手,根據客戶需求逐步豐富數字空間運營服務產品,不斷提升企業的數據服務盈利能力,增強企業數據資產管理能力,并開始讓數據資產逐漸走向資本化。
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是如何建立與數字生產力匹配的數字生產關系
從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到數字文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這一對矛盾也在不斷地演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匹配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反之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一般而言,生產力的發展往往領先于生產關系,所以人類社會要不斷打破舊的生產關系,尋找適合新生產力的新生產關系。建筑產業目前的生產關系大多是在工業時代所形成的層級化、職能化的生產關系,這已經不能適應數字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數字生產力的發展。
在建筑產業中,討論數字生產力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但探討如何建立適應數字生產力的數字生產關系還很少,而不進行生產關系變革,上文中所討論的數據資產、商業模式都無法真正落地。所以,建筑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最大難點還是在生產關系變革上,也就是如何打破現有的權利格局,建立更符合數字化發展趨勢的新組織架構。一般而言,數字化生產關系具有三個特征。
數字化生產關系必須要努力實現全產業生態、全企業各部門間的數據透明。
在層級化、職能化的傳統生產關系中,很難實現各層級、各部門之間的數據透明共享。
企業信息不透明必然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權力尋租,或者當權者的不作為,從而極大影響企業的公平和效率。
在產業生態內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并進一步導致落后產能的大量存在。
數據透明所帶來的公平性是構建數字生產關系的基礎特性,建筑企業要充分利用區塊鏈等可信計算技術,在企業內外部構建一個在技術上能實現的、數據透明的生產關系。
數字化生產關系必須要努力建設一個全產業生態、企業全員參與的信用體系。
全產業生態、全員可信的信用體系是建立數字化生產關系的另一個重要基礎。全員可信是指參與產業生態的每一個主體(政府部門、企業、個人)都是可信的。在產業生態內建立可信體系的價值,我們在前文已經論述。對一個企業而言,需要做到的就是要為每一個員工建立信用數據累積體系,打破原有的部門、層級限制,通過數字手段讓大家成為一體,但又彼此獨立。每一個人、每
一個團隊的創造,都有可信的記錄?;诳尚诺臄祿涗?,企業能夠建立一個公平的信用體系,并利用數字技術形成靈活多樣的組織方式,最大限度地釋放每一個團隊的創造能力。
數字化生產關系不同于層級制,更強調生產關系的每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對等,并基于此來釋放每個個體最大的創造力。
人類經過幾千年的進化,逐漸走到了現階段尊重每個個體的文明社會。數字生產關系不同于工業時代的層級化、職能化生產關系,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必須是對等的。從經濟視角來看,利用區塊鏈等數字技術保證每個參與方的對等性,有助于最大限度釋放每個參與方的創造力,從而為整個產業生態創造最持久、最大化的價值。一旦新生產關系能夠讓每個個體都能對等地參與到經濟生活中,個體的創造力將不再受傳統崗位的限制,從而激發個體充分發揮大腦潛能,為企業做出更大貢獻,并釋放出巨大的“智慧人口紅利”。
在數字時代,建筑產業依然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由于數據要素的注入,建筑產業的發展模式必然要發生改變。就像是手機行業出現了顛覆式的 iPhone,汽車產業要出現顛覆式的 iCar,建筑工程也必然要走向 iHouse、iBridge 等新模式。所以建筑產業必須要采用全局式、系統化思維模式,緊緊抓住產業數字化的政策優勢,激活數據要素在建筑產業的潛在價值,發揮建筑產業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圍繞數字時代客戶的新需求,從數字空間、實體空間兩方面提供數字時代的建筑工程產品,并在兩個空間的運營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作為人類最古老的商業領域,布局數字建筑需要突破原有的生產關系,變革組織模式,建立數字化生產關系,釋放數字生產力在建筑工程產業的巨大創造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2 年“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中國建筑產業正處于數字化變革的歷史關鍵期,融入數據要素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將大規模開始,希望每一個中國建筑工程產業生態中的企業都能夠抓住歷史機遇,積極布局數字建筑生態,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貢獻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