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產業轉型研究》??八钠诳镌诎l行后收獲了強烈反響,得到了產業界的一致好評。日前,《產業轉型研究》專刊第五期刊物已正式刊發。本公眾號會對《產業轉型研究》??谖迤谥兴珍浳恼逻M行持續報道,歡迎各位讀者關注。
本文為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智慧城市處處長、副研究員王威發表于《產業轉型研究》專刊 2022 年第 5 期 總第 333 期的文章,特此分享,以饗讀者。
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打牢數字經濟發展底座
文/王威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智慧城市處處長、副研究員
數字經濟是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標志著國家層面首部數字經濟宏觀政策文件正式出臺,為下一步各領域的數字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規劃》中,強調了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推進以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為主體的“數字新基建”,既為數字經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底座,也為數字經濟貢獻持續的動力和資源。
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既包括以 5G、光纖為代表的信息傳輸通道,也包括物聯網等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裝置,還包括衛星互聯網等空間信息基礎設施。
從數字經濟的定義可以看到,信息網絡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基礎。以攝像頭、傳感器等為代表的物聯感知設備是數據要素的“采集器”,通過一系列轉化手段,將實體物理空間的狀態、形式映射到信息網絡空間。以 5G、光纖為代表的通信網絡是數據要素的“高速路”,以光速將采集到的數據要素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傳送到各個地方。
我國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發展迅速?!笆濉逼陂g,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固定和移動通信網絡,行政村通光纖和 4G 比例均超 98%,5G 正式商用,成為了數字經濟迅速發展的堅強基石。但是還應當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差異較大,相對于建設規模,我國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質量尚待提高。以網絡速度為例,據知名全球網絡測速網站 Speedtest 2020 年 6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的固定寬帶網速僅排名世界第 17 位?!笆奈濉逼陂g,我國應一方面繼續保持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實現對更大范圍人民群眾的普惠服務,另一方面要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扎實的成長基礎。
算力基礎設施包括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和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是數據要素的“資源池”和“加工廠”。將數據要素匯集并存儲起來,并通過設定好的算法模型對數據開展各類計算加工。受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等影響,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僅以互聯網數據服務(包括云服務、大數據服務等)為例,2020 年在疫情影響下仍然逆勢增長,收入達到 199.8 億元,同比增長 29.5%。但從總體上看,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協同能力不足、智能程度不高,在部分地區還存在著重復建設情況。
“十四五”期間,算力基礎設施一方面要強調“云網協同”,發揮好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重要作用,實施“東數西算”工程,不僅要滿足我國數字經濟對計算和存儲的需求,還要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綠色化、低碳化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強調“算網融合”,推動數據、算力和算法的深入融合,推動人工智能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融合進一步加快,為智慧醫療、無人駕駛、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應用場景提供更加高效的基礎支撐。
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既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要素資源,也是數字經濟最大的應用市場。
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不僅本身可以用于人民群眾的生活消費,還能夠滲透到社會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對各個領域的創新賦能。融合基礎設施的本質就是通過對原有基礎設施開展數據采集,構建起數字化基礎設施模型化,在利用數據要素高效特性、降低原有設施中的各類不確定性,促進設施內各要素的高效協同,從而帶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以智能交通為例,有研究表明將傳統的信號燈轉變為智能信號燈能夠顯著改善交通流量,降低 10% 的耗油量和 22% 的廢氣排放。從整體看,只通過擴增公路容量的傳統基建方式投入產出比僅為 1:2.7,而通過加強交通系統數字化水平的投入產出比要高于 1:9。
我國融合基礎設施發展態勢良好,在智能電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探索。在智能制造領域,海爾的 COSMOPlat 工業互聯網平臺以通用工業設備的數據采集與分析為切入點,實現數據的集中采集和實時分析,并通過應用平臺有針對性的設備精益化管理服務,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運維成本,企業綜合提效能達到 20% 以上。在智能電網領域,雄安新區正在采用數字化主動配電網理念和技術部署綠色智能微電網項目,利用 5G 網絡、全景智能規劃平臺、柔性控制等信息支撐手段,主動統籌風、光等綠色資源布局,實現各種可控資源從被動消納到主動引導利用,實現供應、消費兩端全部達到 100% 綠色,打造綠色全電示范項目。
但從總體上看,我國融合基礎設施仍然面臨著領域知識積累不夠、標準規范建設不全、技術手段支撐不足等系列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健康發展和數字經濟的質量提升,急需在“十四五”期間加快提升各類傳統基礎設施的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水平,發揮數據要素對基礎設施提質升級的重要作用,在各領域打造高質量融合基礎設施。
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當前,我國正面臨著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的重要過程。數字科技作為當前最熱門的技術領域之一,不僅能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第一生產力”,還能伴隨著現代科研范式升級,支撐帶動全社會科技水平的總體提升。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數字科技重大基礎設施的發展。在人工智能領域,《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提出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人工智能研發基地和開放創新平臺,推動公共數據安全有序開放,強化人工智能研發創新的基礎條件支撐。在量子通信領域,我國在2017年就開通了全長2000余公里的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線路“京滬干線”,為遠期構建安全可靠的量子互聯網打下良好基礎。
從另一方面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數字化科技成果的培育,更是科學研究范式的改變。科學從經驗科學到理論科學再到計算機科學,現在發展到數據密集型科學,科學范式也相應地從經驗范式發展到理論范式再到計算機模擬范式到第四范式。數據科學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和各個研究領域融合形成專門領域的數據學,例如行為數據學、生命數據學、地理數據學等。數據科學建立了一定數量的科學假說和理論體系,并通過這些實驗方法和理論體系開展數據自然界的探索研究,從而揭示自然界和人類行為現象和規律。可以預見,隨著數據資源的不斷富集,不僅數字科技會不斷發展,各領域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也會得到長足進步。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創新基礎設施的“新”是相對的,隨著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應用,創新基礎設施會逐步成熟,轉化為信息基礎設施或融合基礎設施,形成良性的新型基礎設施更新迭代體系,助力數字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產業轉型研究》專刊現已發售第一期至第五期,各位讀者如欲購買,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自行訂購,也可聯系以下老師訂購:
朱栩葶老師:
聯系電話:010-83021220
郵箱地址:zhuxt6@sem.tsinghua.edu.cn
內容來源|《產業轉型研究》2022年第五期 總第333期
編輯|段文秀
審核、責編|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