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十三五”規劃將區塊鏈技術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前沿技術開始,伴隨“新基建”計劃,區塊鏈技術得到了更多的重視,而后的“十四五”規劃中區塊鏈技術成為 “七大數字經濟重點產業”之一,由此可見,區塊鏈技術是布局數字產業發展上至關重要的一環。
區塊鏈技術可以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中,最重要且對社會生活影響最重大的其中之一就是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商業銀行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路程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商業銀行創新能力的提升對增強國家經濟實力、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加速數字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球經濟下行和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商業銀行面臨著更大的經營壓力,低效率和高成本是商業銀行經營中的常見問題。而隨著信息科技的進步,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傳統商業銀行需要加快升級其核心技術以便提供更高效低耗的服務。作為信息科技領域的代表性成果,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性、降本增效等特性可以起到顛覆銀行傳統核心技術的作用。
首先,區塊鏈技術可以加強銀行的存證安全和風險管理能力,智能合約可提高其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水平。
銀行可通過使用區塊鏈的私有鏈讓所有相關用戶處于一個內部共享的平臺,不僅可以對在私有鏈上的借款方合規檢查后利用全網廣播形成共識,還可以及時了解在鏈上的貸款方的財務和經營變動等狀況,省去了跨業務的交接費用和繁瑣的審計流程。進一步借助智能合約將規定條件寫入區塊鏈底層,當條件被滿足時,合約會不受到任何外界因素干擾而被強制執行。銀行由此可提升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水平,不僅可以節約人力成本,還可以滿足銀行風險防控需求。
第二,區塊鏈可以實現銀行業務的全流程溯源,通過區塊鏈的加密算法和時間戳等技術手段,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數據都可以實時記錄上鏈,以便于隨時查詢與追溯。
例如,工銀璽鏈作為工商銀行于 2018 年自主研發的金融區塊鏈技術平臺,目前以“功能業界最優,性能業界前列”的成績通過國家工信部五項可信區塊鏈技術測評,工行運用這些成果,在資金管理、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民生服務等方面構建了數十個場景,涉及業務應用近 80 個,服務機構超 1000 家,涉及資金規模超百億元。而工銀璽鏈的溯源技術也可以解決多個領域的問題,如工銀璽鏈將慈善機構的善款捐贈在鏈上存證,每筆記錄都不可篡改且可溯源,提升了公益平臺的公信力;工銀璽鏈還被運用在了扶貧商品與訂單的溯源,以便于追溯扶貧產品產地、質量控制以及供應鏈管理。
第三,區塊鏈的分布式記賬簿的性質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更安全高效的內部管理系統。
商業銀行多屬于資金密集型,也因此是風險密集型行業。為了符合風險監管要求,在關鍵時刻有證可查,商業銀行常常有保留大量憑證、客戶資料及多媒體資料的需求。在數據存儲方面,區塊鏈可以讓不同網絡節點共享數據,尤其是對于商業銀行這種擁有大量金融交易數據的機構而言,可以減少對物理存儲空間的依賴并且可以降低傳統存儲方式帶來的遺失損壞風險。例如,很多國家大型銀行會采用區塊鏈用于內部完全不記名投票或評分、多媒體的內部信息存儲、交易記錄存儲與分析、費用的流動等。為了趕上數字時代的變革,商業銀行可增加對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方面的研發投入、加強對數字基礎設施和區塊鏈的建設,進一步提高數據的管理運用能力。
在實踐場景分類來看,銀行中間業務可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場景比較多。
在已經實踐的區塊鏈應用中,支付結算、資產托管和供應鏈金融占比重較大。
首先,區塊鏈賦能的央行數字貨幣建立了新的支付結算模式,使整個結算和清算流程更加高效透明,技術支持反洗錢行動。
基于區塊鏈的新的支付結算模式,是指利用在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以點對點交易方式進行支付結算。這樣做的好處多多,一是轉賬等跨平臺交易都需要借助第三方平臺來完成,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但是數字貨幣可以直接完成點對點的交易,省去了中間費用。二是在風險監管方面,由于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可以實現交易的可追溯性,每單位的貨幣都是獨一無二、有可共識的簽名的,無論經過多少的交易都可以溯源。商業銀行的業務中常常面臨洗錢風險,據保守估計,亞洲地區的金融機構在反洗錢合規活動上每年花費已經達到 15 億美元[1]。通過區塊鏈建立的銀行間業務往來平臺對系統中各銀行存儲在鏈上的大量客戶信息做出追溯以發現可疑的線索,同時通過調取跨境支付與結算區塊鏈中相關客戶的交易信息進行完整對比,以此幫助提高監管透明度,督促反洗錢內部審查與外部檢查。
第二,在資產托管的業務上,區塊鏈可實現合同簽訂線上化、交易監管實時化、賬目核對自動化等業務處理能力。
一是區塊鏈可以實現合同簽訂全流程線上化。傳統的資產托管業務往往采用的線上流轉審批后線下簽訂的模式,簽訂時需要各方在紙質合同上簽字蓋章,若簽訂各方處在異地還需要郵寄傳遞,則距離增加了簽約時長。運用區塊鏈可以在交易各方建立共識機制,實現合同的線上簽訂,簽約效率和公信力均得到加強。二是區塊鏈可實現交易管理實時化。在我國資產托管分為事前監督和事后監督兩類,事前的監管雖然對金融交易的稽查來說比較有效但是卻很難被有效實施,所以大多數交易只能實現事后監管,不能很好地有效管控在交易過程中發生的違規。運用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和共識機制預先將交易合規校驗條例整合在區塊鏈上,每筆交易在觸發這些預設的條款時才能完成,實現交易管理實時監控從而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三是區塊鏈可以實現賬目核對自動化。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以住宅、廠房、機器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這種資產業態使得銀行有必要全程跟蹤資產的動態信息。區塊鏈技術可以將這些資產的管理升級為“智能化”的數字資產,實現資產的分布式管理,進而增加實時監控的便利性。
第三,供應鏈金融中信貸業務環節遇到的信用風險可通過區塊鏈手段進行控制,提高征信系統的可靠性。
在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環節經常會遇到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而引發信用風險,因此銀行在進行信貸業務的時候需要先全方位收集客戶信息,尤其是其經濟實力和信用記錄,進而對客戶進行分類、用戶畫像和信用評級。但是這些數據往往都是零散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去識別其真實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區塊鏈搭建的共享數據庫可將征信和信貸流程一體化,利用區塊鏈鏈式系統的性能進行信息追蹤,將征信系統融入信貸業務平臺,以此加強銀行的風險識別能力和征信對象的審批效率。
成立區塊鏈合作平
臺有
助于制定銀行業區塊鏈技術開發的行業標準、探索實踐案例,可以加快區塊鏈在銀行行業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擴展。
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在內的 30 余家頭部銀行共同為貿易金融提供公共服務的金融平臺。該平臺的應用場景廣泛,包括跨境金融、國際貿易賬款監管、供應鏈應收賬款多級融資、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等。在平臺上,若資料齊全,從客戶提交貸款申請到銀行完成放款,操作時長只需不到半小時,縮短了融資時間,提高了融資效率,同時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
中國貿易金融跨行交易區塊鏈平臺是由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 11 家頭部銀行共同參與上線跨行福費廷業務功能模塊。該平臺主要應用場景有國內信用證和福費廷業務的服務。其通過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存儲、交易可溯、不可篡改”等特點,有效防控貿易金融業務風險。
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上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信銀行等超過 170 家法人銀行自主加入。該平臺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出口應收賬款融資與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等業務。國家外匯管理局創建該平臺旨在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跨境融資痛點、難點和政銀企端可信信息交換和有效核驗、銀行間信息實時共享互動等。
總體來看,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展現了在核心技術上的積極布局,在業務上的日益創新,和在機制上的逐步完善,而新技術賦予商業銀行更多元化的競爭力。
[1] 李朋林,董一一.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銀行業務模式創新中的應用[J].財會月刊,2018(21):46-52.DOI:10.19641/j.cnki.42-1290/f.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