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創,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涉及 IT 基礎設施、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四大方面。發展信創是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舉措,其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打造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建設開放共贏的信息產業生態。
中國信創產業最早可追溯到 “863” 計劃、“核高基”計劃,歷經覺醒、起步、加速、可靠、全面布局五大階段。隨著一系列配套措施密集發布,信創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在此期間國際關系日趨緊張,貿易摩擦不斷,美國商務部不斷擴充“實體清單”,制裁中興、華為事件更是給國人敲響了警鐘,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勢在必行。
2020 年是信創產業全面布局的起點,市場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自主可控架構以及自有開放生態加速建設。2021 年“十四五”規劃綱要更是明確了信息領域安全體系建設和國產替代的目標,“展望 2035 年,我國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撐以及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推動下,信創產業在黨政、金融為代表的關鍵領域蓬勃發展。
黨政作為信創產業應用的先行試點,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加速向行業端滲透,金融、電信、電力、交通、能源、教育、醫療、航空航天八大領域緊隨其后,成為信創產業落地生根的“示范田”。其中金融行業事關國家經濟安全命脈,在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上游廠商的共同助推下,金融行業成為繼黨政啟動后率先吹響改革號角的行業信創先鋒。
根據興業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金融行業信創試點機構今年國產化投入占全年 IT 支出的 15%,2022 年有望達到 30%,到 2023 年將完成一般系統(公文、財務、人事、決策支持等系統)的替換。銀行作為我國金融行業支柱,成為金融信創的主力軍,在信創領域的推進速度尤為突出。目前我國有 4000 家以上的銀行機構,數據安全、網絡安全關乎國家安全。以中、農、工、建四大行為例,每家每年的IT支出都超過 200 億元,金融行業巨大的國產替代需求將釋放信創市場的巨大增量。
政策通常被認為是信創產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但推動其發展的力量是多元的,技術創新同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以金融行業為例,人工智能、大數據、分布式存儲、邊緣計算、5G、區塊鏈等技術加速落地,智慧網點、數字柜員、數據中臺、智能監管、智能風控全面實踐,數字化轉型的實際需求推動金融信創向技術驅動型市場轉變。
騰訊云和畢馬威發布的《區域性銀行數字化轉型白皮書》顯示,在調研的 46 家區域性銀行中,已有 91% 的銀行開展數字化轉型,81% 的銀行已經將數字化提升到全行核心戰略或輔助戰略的頂層設計高度。除了資本雄厚的中央四大行,區域性銀行對其預期資源投入也有著顯著增長,90% 的銀行預計在未來 3 年內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平均年增長率將超過 20%。
隨著金融數字化的橫向擴張以及縱向延伸,金融機構開始在重要系統領域啟動數字化實踐,從早期的試點逐漸進階為發展和生存的剛需,參與信創系統建設的主動性明顯增強。在推進可持續增長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金融機構對技術先進性、技術成熟性、自主可控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國產化替代需求和數字化轉型需求實現了有機結合。
《中國信創產業研究報告(2021年)》認為,“金融行業可以將信創與數字化轉型、上云改造等項目相結合,看到它們與信創建設互惠互利的關系,從而實現IT基礎架構升級、數字化應用改造和業務模式創新”。在對 200 家金融行業用戶的調研中顯示,50% 以上的金融用戶會考慮把信創建設和信息化重構兩步并作一步走,在信創建設的同時進行技術的替換升級。
金融信創的發展經歷了艱難而漫長的探索過程。多年前有金融機構就提出“去IOE”的口號,但礙于實施難度大、替換風險高等原因一直進展緩慢。
IOE( I 指 IBM 小型機,O 指 Oracle 數據庫,E 指 EMC 存儲設備)三家平臺供應商在中國金融乃至全球金融業的數據基礎設施市場處于壟斷地位。
以數據庫為例,基本由 Oracle、IBM 以及 Microsoft 等國外公司壟斷,技術壁壘嚴重,版權費用高昂,運維體系復雜,存在數據安全隱患。但在過去的幾十年里,IOE 依然是壓在中國金融 IT 架構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信創產業如火如荼發展的大背景下,隨著國產硬件尤其是芯片產業的崛起以及國產數據庫、云計算等應用的日益成熟,國產架構形成撬動 IOE 這三座大山的有力支點。以“坤前 ARM 架構服務器+麒麟操作系統+南大通用數據庫+分布式存儲”為代表的全棧信創方案,替換掉 “x86服務器+red hat 操作系統+Oracle 數據庫+集中式存儲”的傳統金融 IT 方案現已在多家銀行進行試點部署。
金融信創不只是簡單的軟硬件國產化替代,不是簡單的信息系統數字化升級,更需要將其融入到管理理念和經營過程中,從思想理念、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方面做全方位轉型,以此來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支持業務加速創新、實行運營降本增效。
在金融信創的推進過程中,技術和組織是轉型戰略執行的兩大保障,尤其在改革的陣痛期堅定有力、靈活應變的學習型組織至關重要,固化的思維模式和固化的組織模式將阻礙改革進程。無論是研發、銷售、生產還是技術、財務、法務,各職能部門需要統一思想戰線,用戰略指導行動路線,用數據驅動業務決策,通過優化組織架構,打造匹配的人才隊伍以及管理流程,為信創長期建設和發展提供持續生命力。
近年來,隨著金融數據呈指數級增長,高并發業務對現有系統造成極大壓力,連續性以及快速響應成為新的業務關鍵。
傳統集中式金融 IT 架構存在諸多瓶頸,包括采購成本高昂、維護操作繁瑣、風險相對集中、性能擴展受限等,難以應對日漸龐雜的業務數據以及日益復雜的業務需求。分布式架構通過虛擬化實現計算、存儲、網絡的融合部署,可以構建起高可用、易擴展、低成本的現代金融信息體系,建設分布式架構成為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向。
以 IOE 為代表的集中式架構為金融業務提供了良好的性能及穩定性,但在業務復雜性、數據安全性、擴容性價比的多重壓力下,金融機構逐漸采用更加高效的分布式架構解決方案,逐步替代原有的國外傳統商用產品。在分布式架構中,國產服務器在彈性擴展、數據安全、項目定制、后期維護等方面優于海外競品。在某證券公司的分布式存儲方案部署中,利用坤前存儲服務器+國產分布式存儲軟件構建彈性擴容、按需分配的高效資源池,大大降低了手工性能調優的工作量,實現存儲能力的快速擴容以及數據安全的同步提升。
目前金融機構大多采用國外虛擬化軟件如 VMware 構建數據中心的服務器虛擬化平臺,打造“x86服務器配合虛擬化+SAN 網絡光纖交換機+集中存儲陣列”的三層架構,在此基礎上初步實現計算資源池化,提升資源利用率和運行效率。但此架構存在以下問題:
● 云平臺建設過于依賴單一品牌;
● 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不可控因素;
● 整體投入大,運維成本高;
● 擴展性差,缺乏彈性部署,難以實現敏捷處理。
隨著虛擬化技術以及分布式架構的成熟,應用上云成為幫助金融機構快速應對市場變化、快速響應業務需求、有效降低搭建成本的絕佳方式。信創云作為信創生態下的云原生平臺,可實現在一個資源池內融合多種架構芯片的計算資源,通過統一界面、統一門戶、統一運維實現集中管理。目前,基于 ARM 架構的全棧分布容器云率先在華夏銀行落地應用,實現了對 IT 基礎設施(計算、網絡、存儲)的智能調度,在 ARM 和 x86 雙平臺的資源池部署,滿足了高可用、高彈性、高安全、低成本的數字化建設要求。
信創產業涉及到一條龐大的產業鏈,包括芯片(CPU/GPU)、基礎設施(PC/服務器/網絡設備)、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以及平臺應用和解決方案。當前金融IT基礎架構主要基于 x86 及其平臺軟件進行構建,在實現整體架構轉型的過程中,自主指令集的服務器潛力巨大。作為國產服務器廠商,擁有軟硬件的自主研發能力、高效靈活的產能支持、自主可控的供應體系至關重要。除此之外,是否能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正成為服務器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定制服務器是指從機箱外觀、形態,到內部主板、硬件,到操作系統、軟件均按照客戶需求定制,使之在計算性能、拓展性、散熱、TCO 等方面得以改善,從而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工作負載。坤前作為率先提出服務器深度定制化的廠商,基于多年來對金融行業的深刻理解,洞悉客戶痛點以及差異化需求,在需求評估、方案定制、架構設計、生產測試、部署運維各個環節,通過合理的方案制定、靈活的產能支撐、出色的軟件調優、高效的算力部署,加速金融客戶的數字化應用場景落地。
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只是金融信創的起點,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的背景下要真正解決金融科技的業務保障問題、能力適配問題和持續建設問題。這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參與全球技術的開源體系,一方面積極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另一方面加大建設和投入,積極參與到技術社區的貢獻和回饋中去。通過加強與國際開源社區的深入接觸,與更多業界優秀的生態伙伴廣泛合作,集中自身優勢力量實現重點突破,建設起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原創標準體系和開源生態,力爭在國際市場上掌握話語權。篳路藍縷,砥礪前行,信創產業的建設與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離不開產業鏈以及生態鏈各方的共同努力。金融作為信創產業落地的排頭兵,將在產業數字化轉型之路上留下堅實而深遠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