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這個 2019 年 10 月才成立的部門,制定了很高的目標——到 2022 年,阿里經濟體涉農產品全年的網絡銷售額,要破 4000 億。在近日公布的《2020阿里農產品電商報告》中,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交出了這樣的成績單:
-
2019 年,阿里平臺農產品交易額為 2000 億元,是全國最大農產品上行電商平臺;
-
2020 年疫情期間,截至 4 月 25 日,淘寶、天貓平臺累計為全國農民售出超過 25 萬噸滯銷農產品;
-
2020 年一季度,農產品直播銷量比上年同期增長 1.4 倍。
農產品的上行,不只有電商銷售。阿里將從建設 1000 個數字農業基地開始,對農業的生產、加工、物流、銷售、金融等環節,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針對阿里對農業的深耕與數字農業發展的真正路徑,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現代農業研究中心研究員田金強
及其他多位行業人士受邀接受億歐網采訪,結合專業知識和自身經驗,發表自己的獨到看法。特此整理,以饗讀者。
根據訂單為盒馬種植農產品的盒馬村,是阿里數字農業基地最典型的代表。四川省丹巴縣八科村,是全國首個盒馬村。2020 年疫情期間,多地農產品銷售受阻,盒馬村卻銷量倍增。盒馬村的優勢正體現在渠道上?!耙凿N定產”的訂單農業模式,讓供需兩端實現了無縫對接。
田金強介紹,訂單農業其實很早就已出現,但由于種種原因在國內一直沒能發展起來。缺乏組織是很大的一個原因。通常是農戶和采購方的自發行為,具有較大的隨機性。
另外,缺乏約束、買賣雙方都容易毀約或欺詐,也是常見的情況。因農產品價格波動而拒絕執行訂單價格的事情屢屢出現,據統計履約率不足 40%。巨頭企業的介入,能更有效地組織和帶動農戶參與,并形成更成熟的供銷體系。訂單農業也不是未來農業的最終形態,“全鏈路數字化”的概念正洶涌而來。數字化對產業鏈的賦能,不僅是產銷線上平臺式對接,還包括通過大數據精準定位消費者需求,種植過程的數字化和標準化管理,采摘、運輸、銷售、配送等環節的全流程追溯,以及匹配農業保險等金融服務。這些都是目前盒馬村正在進行的探索。
數字農業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簡單來講,是希望農民能種出好產品、賣出好價格,讓農民增收;也是希望城市消費者能吃到安全、健康、優質的農產品。更長遠地看,是要推動中國農業的轉型升級,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將有機會出現改變。田金強表示,從目前的數字農業案例來看,絕大部分都是頭部企業的強強合作,比如阿里、京東、拼多多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和首農、北大荒、中化這樣的傳統農業產業龍頭。而且投入都是比較大的,通常投資都是以億元為單位,實則就是“大佬的游戲”。但即便是阿里這樣的“大佬”們,也無法憑一己之力成就農業產業的數字化升級,這個過程需要更多力量參與。
“數字化”、“新業態”、“新基建”這些抽象的詞語對于農戶來說,太難理解。但當“盒馬村”的牌子在他們的村口立起來以后,數字化就變成了抬頭就能看見的無人機,變成了源源不斷的電商訂單,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不管是阿里的 4000 億元農產品銷售額的“小目標”,還是數字化農業新業態的“大方向”,都需要從讓農民獲得真實的收益開始。
參考資料
1、《2020阿里農產品電商報告》,阿里研究院、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2、《阿里拼多多們真能改變農業么?》,吳倩男,虎嗅
3、《盒馬村被復制:讓農民坐上新零售的牌桌》,周有輝,鹿鳴財經
5、《阿里靠數字化重構農產品流通網絡,涌現出越來越多“盒馬村”》,高夢陽,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