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有關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的消息密集發布,引發社會熱議。本文對 DCEP 發行的意義與影響進行了具體分析。
近日,有關我國央行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的消息密集發布,引發社會熱議。目前央行已經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在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下,從 2019 年年底開始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DCEP 首批試點機構包括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大行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試點場景包括交通、教育、醫療、消費等領域。后續將不斷優化 DCEP 功能,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數字貨幣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意義已經越來越被公眾所認知。
實際上,我國央行在數字貨幣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 2014 年,在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主導下,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2016 年 9 月,在原小組基礎上,經中央編辦批準,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了直屬事業單位,即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2018 年 6 月 15 日,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企業由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100% 控股。2018 年 9 月,“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創新中心”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南京)應用示范基地”正式揭牌成立。同年 8 月,中央發文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和移動支付試點。此后,該研究所在各地積極布局研發機構。
截至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經申請了涉及數字貨幣的共 80 多項專利。內容涵蓋數字貨幣生成、投放、流通、驗證、兌換、回收等解決方案;數字錢包的開通、升級、密鑰更換、存幣、支付、查詢、貨幣兌換、注銷等方法和系統。從申請專利的情況來看可實現從央行到商業銀行的數字貨幣投放、交易和回籠過程,實現終端用戶的 DCEP 使用,有助于實現 DCEP 在市場的流通。
數字貨幣是支付制度演進、信息技術和加密技術創新、網絡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和必然結果,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具有“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依托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技術以及分布式的理念,如以太幣擴展了比特幣的可編程腳本技術,致力于發展一個無法停止、抗屏蔽和自我維持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約平臺。目前,全球共有 5000 多種的數字虛擬貨幣,市值約為 1.5 萬億美元。但是由于其是脫離國家信用的去中心化虛擬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波動巨大,炒作投機現象嚴重,大多數國家對于數字虛擬貨幣的態度較為保守。我國為了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對于非法定數字虛擬貨幣采取高壓態勢,禁止 ICO、禁止人民幣與數字虛擬貨幣的交易、引導礦工企業退出、并在全國范圍禁止訪問涉及加密貨幣交易的網站等。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方式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DCEP 就是由國家信用作為背書的由央行發行的法定主權國家貨幣。DCEP 盡管借鑒了區塊鏈技術中的理念和關鍵性技術,如非對稱加密、可追溯性、不可偽造、點對點支付等,但現階段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不直接采用區塊鏈技術。央行稱 DCEP 的研發不預設技術路線,為將來 DCEP 市場流通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留下了更多的可選手段。
在運行模式上,將采用雙層運營架構,即央行先把 DCEP 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DCEP 定位于物理現金的電子取代物,屬于 M0,與現金等同,不計利息。雙層運營體系保留了現有貨幣體系的制度和利益格局,不傷害商業銀行的現有商業模式,不會引發金融脫媒,也有利于發動商業銀行的積極性推廣 DCEP。在技術架構上,在現有貨幣的運行架構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形成“一幣、兩庫、三中心”的結構。所謂“一幣”,是指由央行擔保并簽名發行的代表具體金額的加密數字串。“兩庫”是指中央銀行發行庫和商業銀行的銀行庫, “三中心”,是指認證中心、登記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原型系統建設分多期進行。
與現有的人民幣相比,具有便攜安全,支持雙離線支付,降低發行、倉儲成本,支持可控匿名等優勢,并有利于達到反洗錢、反恐、反腐敗的目的。
2019 年 6 月 18 日, Facebook 發布了加密數字貨幣項目 Libra 的白皮書,欲錨定多國法幣組成“一籃子貨幣”,來建立一個“無國界國幣”。Libra 的優勢在于可以借助 Facebook 的 27 億平臺用戶,創建一個低成本、零摩擦的支付系統,為 Facebook 在游戲、電商、新聞等各個場景中的價值變現提供可能性,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生態。Libra 白皮書引發了金融界、學術界以及企業界的熱議。
但是,Libra 目前仍舊處在白皮書討論階段。一方面,Libra 項目受到美國參議院和國會一系列質疑,在其他國家也受到不同程度抵制,合規性存疑。另一方面, Libra 聯盟成員先后有 8 家退出,且多為有影響力的支付機構。若 Libra 發行并在世界各國進行普及和應用,將會強化美元的國際地位,會對其他國家主權貨幣形成沖擊,侵蝕弱勢貨幣的地位,同樣也會影響人民幣未來的國際發展空間。
面對著 Libra 的壓力,中國央行重新審視數字貨幣開發工作并開始了加速,2019 年 8 月初,央行召開 2019 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會議要求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稱央行數字貨幣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提升了市場預期。2019 年 11 月,DCEP 首批試點機構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在蘇州、雄安、成都和深圳將進行落地試點。2020 年 4 月,試點場景陸續公布,應用場景涉及工資發放、交通補貼和零售餐飲等場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DCEP 的發行開始進入倒計時時代。
與此同時,2020 年 4 月 16 日,Libra 發布了更新版的白皮書并做出的重大修訂,主要包括提供錨定單一法幣的穩定幣,通過強大的合規性框架提高 Libra 支付系統的安全性,放棄向無許可公有鏈系統的過渡計劃,為 Libra 的資產儲備建立強大的保護措施。Libra2.0 極大緩解 Libra 項目面臨的監管和商業阻力。在此期間,Libra 協會不斷有新的成員加入,甚至包括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由于 Libra 的信用明顯高于其它穩定幣,Libra 的穩定幣一旦發出會對原生區塊鏈生態圈現有穩定幣市場形成巨大沖擊。
DCEP 和 Libra 都借鑒了或者直接采用了區塊鏈技術的思想和技術特點,并有可能在國際市場上相遇,由于網絡效應可能會產生的贏者通吃的問題,從發布的系列信息來看,雙方已經進入你追我趕的局面,以獲取先發優勢。
DCEP 是人民幣發展到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形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出現過以貝殼為代表的實物貨幣、以金屬為代表的金屬貨幣、以紙幣為代表的代用貨幣、并進一步發展出以國家主權信用為代表的信用貨幣,到目前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的電子貨幣。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到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 5G 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時代。貨幣由于承載了業務信息、物流信息、人流信息,實質上鏈接的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以及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是生產關系的表達和載體。DCEP 可以滿足數字化時代更低成本、零摩擦、可無限分割、安全和滿足民眾隱私保護的訴求。姚前在表達 DCEP 的原型設計目標時表示,法定數字貨幣在價值上是信用貨幣, 在技術上是加密貨幣, 在實現上是算法貨幣, 在應用場景上則是智能貨幣。DCEP 可以說電子貨幣是現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和密碼學等技術不斷進步的產物,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不斷進化的表現,代表著現代信用貨幣形式的發展方向。
3、DCEP是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發展的關鍵樞紐
2020 年 4 月 9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為五大要素市場。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將取代石油成為驅動社會發展的動力。與石油相比,數據資源具有不可枯竭性,并具有海量、實時性和連續性的特征。數據沒有邊界,并能與各個產業結合,滲入到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并將抽象成數字時代經濟的資產,衍生新的商業形態,驅動經濟發展。未來,隨著數字孿生時代的到來,實體資產將不斷映射到虛擬世界,跨邊界的協作與智能合約將會大量應用,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將實現分工協作、相互關照、深度互動和融合發展。DCEP 將在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之間構建橋梁,并擔負著承載定價、交易和價值轉移的功能,起到樞紐作用,DCEP 將成為治理數字世界的工具,反映出世界運行的邏輯和規律,勾勒出未來世界的樣貌。在以 DCEP 為核心的新興產業生態的影響下,有望重塑經濟發展的規律、形成新的世界格局,并產生不可逆的結果。
當前,區塊鏈已經納入到新基建的范疇, DCEP 作為公共品,可以快捷、高效、可無限分割等數字化的特征,融入到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運行中,達到降本增效、提升效率、實現多方協同的目的。尤其是隨著國家區塊鏈平臺(BSN)等基礎網絡設施以及地區垂直產業鏈集群的建設,DCEP 有可能融入平臺、生態并將促使成員間產生相互合作和融合,催生出新的價值鏈和新經濟形態。
在金融體系,DCEP 的出現將可能引發新的金融體系和產品創新,增強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融合性,增強央行的治理能力。
DECP 的法償性、可追溯特征無疑是強化了國家的治理能力。每個企業和個體都和國家行政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比如納稅、繳納社保、發放貸款及工資、精準扶貧等。一方面,在涉及相關國家行政職能管理的范圍內,很可能會通過DCEP的形式進行發放和推廣。比如,公務員和國企員工的合法收入,如果有偷稅漏稅或者大額異常消費,在央行的大數據中會有預警。與傳統的事后監管造成的損失不可挽回不同,央行數字貨幣的先進性之一就是能夠提前預警并提前介入并制止犯罪行為。另一方面,針對小微企業和貧困家庭,可以精準實施特定利率或者發放補貼,以防止資金空轉、善款被挪用的現象產生。通過精準的財務政策和金融政策,恩威并施,將對經濟違法犯罪和貪污腐敗形成威懾,鼓勵行善,從而有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商業交易和塑造可信社會風氣。
3、對生活文化的影響
短期內 DCEP 推廣范圍從試點開始,將逐漸面向普通大眾。但是 DCEP 實現普及需要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移動支付所帶來的便捷性、高效性已經能夠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 DCEP 不計息,也不能給持有用戶/機構帶來資產收益。如何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滿足用戶的體驗對于 DCEP 是個巨大挑戰。再者,DCEP 還涉及數字錢包下載等操作環節,可能會增加用戶的操作負擔。當然,對于不容易獲得銀行賬戶的外國人以及沒有賬戶的老人和未成年人而言,DCEP 將會體現巨大吸引力??傊?,在現階段,DCEP 即使推廣使用,也將長期作為現行人民幣的補充,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從長期來看,DCEP 的技術設計中為智能合約預留了可能,這一部分的功能由私營企業為構建商業化場景存在。在不同區域集群、商家集群以及組織協會集群中可能會有新的商業機會的產生,在此基礎上促進共享經濟的發展,促進社群交流和社群文化的發展壯大。
在 DCEP 的影響下,學術界的理論研究基礎將會發生巨大改變,學術前言理論和其引用的經濟學、計量學模型將會出現失真,對于現實世界的前瞻性預測將會出現偏差。新的數字金融體系的出現,具有跨國界、跨邊界的特性,對于現行的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計量學將構成巨大挑戰。
金融機構的基礎貨幣結構和企業的會計科目也將面臨調整。新的財務理論和會計理論將會創新,賦能給企業實踐。財政部應當加快引導相關的制度的研究和改革。
回顧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無到有、慢慢爬行上升到增速加速階段,到目前在高度發展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助推下,M1 和 M2 已經基本實現了電子化,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優越性。
參考以上發展路徑,預測 DCEP 也將會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DCEP 產生歷史也有其歷史的必然,具體的演進如下圖所示:
DCEP 產生歷史演進圖
DCEP 不局限于特定技術,預計未來形成央行、銀行機構、地方政府機構、支付機構以及社會商業機構為主體,大眾共同參與的價值新生態。我們預測 DCEP 發行與運營的時間表如下:
DCEP 首批試點機構包括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大行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試點場景包括交通、教育、醫療、消費等領域。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期限 1 年。
公布完整支付閉環場景,樣板工程落地,包括網絡環境、硬件環境、軟件環境、清結算系統、電子錢包終端使用方案。公布第二批試點,擴大試點范圍。
公布第三批試點范圍,擴大 DCEP 的功能,鼓勵 DCEP 使用,與現行貨幣伴行。開放電子錢包使用,出臺 DCEP 貨幣使用政策。
以新基建為契機,DCEP 生態完善速度加快,在區塊鏈系統和生態的助力下,DCEP 獨立存在,與產業形成深度融合。
DCEP 是央行在新的國際形勢和時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的金融基礎解決方案,顯示出我國在金融領域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其推進的過程也將伴隨著技術的革新而不斷演進,并將在數字經濟時代創造出新的經濟生態。
高彩霞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研究員, MBA,具有ISO27001(信息安全)主任審核員資質。曾參與編寫《區塊鏈:重塑經濟與世界》(中信出版社),《互聯網金融與小微金融競爭力報告(2015)》(中國財政出版社)等書籍。曾負責報告包括《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的應用(2019)》《區塊鏈技術應用白皮書(2018)》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塊鏈、數字經濟及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