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委員、清華經管學院教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管理評論》執行主編
5月12日晚,作為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原常務副院長、85級混合班院友,中心主任陳勁教授應邀為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混合學習研討班做題為《創新思維的演練》的報告,就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提升創新思維等話題進行了深度講解。以下為報告全文,由小編根據演講內容整理,以饗讀者。
大家好,我以“創新思維的演練”為題,與大家交流如何去關注科技創新,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提升創新思維,成為杰出的創新者,從而在為國家和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從以下三個方面跟大家交流分享:一是創新的重要性;二是創新思維的三個層面;三是如何成為創新者。
創新使人類得以生存。從180萬年前人類發明了石器到50萬年前人類發明了火,再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國的仰韶文化發明的制陶,并逐步發展的瓷器,都說明原古時期的技術創新對人類生存起到很大作用。
創新使人類得以啟智。人類發明了文字,公元前200年中國發明造紙術,隨后又發明了印刷術。文字、造紙及印刷術的發明對人類智慧起到很大作用,也使人類和其他生命體有了很大的不同。
創新使人類自由遷徙。后來人類又發明了汽車、火車、飛機,使人類活動半徑驟然增長,人類遷徙的范圍更加寬廣。人類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交通工具的進一步創新。
創新使人類生活豐富。電燈、互聯網以及生活用品尼龍等,使我們的生活就更加的豐富,尤其是互聯網大家都非常熟悉。
創新使人類更加強大。潘校長之前已經為大家很好地闡釋了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以及2.0發展趨勢,再加上當今的生物科技、轉基因技術以及能源技術,等等,這些新技術都極大地賦能人類發展。
以上這些創新成果都使得人類獲得很大的發展??梢哉f創新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活動,是從事科研活動以及生產活動的重點。在學習和工作過程當中,能夠有效參與創新的工作一方面是對自己才能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對人類貢獻的體現。今天和大家談到創新的重要性,就是希望大家可以重視科學技術史的學習。
有一本書叫《從古騰堡到扎克伯格》(From Gutenberg to Zuckerberg),古騰堡發明現代印刷術,扎克伯格用現代互聯網和人聯網進行人際交互,都是人類意義上所謂的顛覆式的創新,對人類發展非常關鍵。我們要關注一個詞“創新”,還有一個詞就是“顛覆式”,大家將來從事科研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相關工作,接觸的一個關鍵詞就是“顛覆式創新”。
近年來中國發展的經濟動力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早期中國經濟發展依靠整個民族的勤勞,產業地位比較低,“以八億件襯衫換取美國的一架波音飛機”,這是不劃算的。之后是依靠強大的資本,但這還不能真正表現中國經濟的強大。我們應進一步強調科技創新,利用強大的知識產權,從人口紅利到資本紅利再憑借創新創業紅利成為世界強國,這是非常重要的。要憑借有價值的專利, 能制定關鍵標準,當然,還要形成重要的理論發現,這些都是個人、單位或者國家創新能力的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創新的引領作用,在習近平同志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這本重要文獻里強調,要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學習一下習近平總書記的《科技創新論述摘編》。去年我和我的團隊也認真地整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思想,中央黨校出版社今年將出版的《新時代科技創新理論與實踐》教材,是我們團隊對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思想的系統總結??萍紕撔聫娬{科學、技術和創新。我們以前主要強調科研工作,現在要加強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的突破,成果的轉移轉化?!逼渲校案幼⒅鼗A研究”是科學,“原始創新和核心技術的突破”是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就是狹義的創新,在科技創新的整個過程當中,每個人應清晰定位自己的功能,是側重基礎理論的探索,還是核心技術的開發,或是成果的轉移轉化。超前地了解這些概念的特征是非常關鍵的。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創新發展,2016年頒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里明確指出2020年要建成創新型國家,2030年(最近調整到2035年左右)中國要邁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要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每一個竺可楨學院人都應該認真學習我國創新戰略的三大要點——自主創新、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強國,并且思考如何進入到創新這個行列。
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從“兩彈一星”到青蒿素,再到王選院士的激光照排和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這些創新都是獨有的,為整個國家的文化事業以及農業糧食安全等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國近代的跨海大橋、量子計算、特高壓輸變電、5G通訊、核電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特別是航天技術都取得了世人矚目成就,一方面我們要學習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就,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反思將來可以在哪些行業里面做出應有的貢獻。一面是歷史,一面是未來,希望我們竺可楨學院的同學可以更好地創造未來。
從一些調查數據來看,全球的創新中國排名不斷上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最新排名中中國(大陸地區)科技創新能力躍升為全球第14位,進入世界前列。說明中國的創新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們仍要進一步提升并追趕創新排名,到2050年進入前三名,最好通過中國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能夠在2050年成為世界第一名,真正實現科技創新強國。
我國科學論文發表數量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以SCI論文為例,2007年到2017年我國英文科學論文數量已經超過英國、德國。
專利數上升也非???,最新調查數據表明,中國在2018年專利申請總量已達到46.4%,足以說明中國創新非常強大。中國的專利申請快速地趕超了美國和日本,由全世界專利大國正逐步轉型為專利強國。
但中國的創新仍面臨挑戰:存在眾多的“卡脖子”技術問題,以及顛覆式技術創新不足的問題。我們要重點學習《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志(MIT Technology Review),這本雜志每年推出顛覆性或者說突破性技術榜單,對于整個產業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中國發展也已經開始思考“從創新鏈影響產業鏈”的問題,即創新如何影響產業發展,我們要增強創新能力、要解決技術的難點,更要強調原始能力的積累。從產業界來看,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從波士頓咨詢公司2015年到2019年將近15年全球創新50家創新企業排名來看,在前幾名的都是美國企業。蘋果、谷歌多年來雄踞排行榜前列,阿里巴巴在2018年是全球創新排名第十的企業,到2019年退到22名,華為還排在其后,說明中國企業需要進一步崛起。
可以說,中國的科技創新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一方面還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們要反思一下在創新方面的不足,新加坡的學者黃奕光寫了一本書《創造力——為什么西方人比東方人有創造力》,這一研究雖然有一定的偏見性,但也有其借鑒性。我們應當反思為什么人類主要的原始創新都來自于歐美國家,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相對來說原始創新都比較少,這是我們國家、地區和企業各層次的組織下一步應解決的關鍵問題。
竺可楨學院是中國精英教育的典范,我希望大家通過學習提升創新能力,將來可以到世界一流大學工作。我們不僅要在諸如麻省理工或者哈佛等高校讀博士,還要有在《自然》和《科學》等一流雜志發文的能力,能夠留在一流的高校做研究也很關鍵,工作的地點可以在清華、浙大等諸多一流大學。
希望竺可楨學院的學生可以成為科技領軍人才。第一,就是要有足夠多的同學能從事高水平的基礎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第二,可以成為承擔重大工程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由于浙江的商業化環境比較強,因此很多人選擇了創業,但是我希望大家可以選擇去做與高科技相關的創新創業,而非傳統行業。我們也希望大家成為其他領域,如人文社科領域的優秀人才,這是我們的定位。
然而,竺院在人才培養上面臨的挑戰也比較大,比如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相比,我們人才培養的規格亟待提高,竺院迄今已經有32屆畢業生,但是在32屆同學里尚沒有有實力拿諾貝爾獎的候選人,竺院在培養人才上投入很大精力,大家應有這樣的追求。并非說一定要獲諾貝爾獎,但應該有追求諾貝爾獎的動機,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去年我去過瑞典,專門參觀了諾貝爾博物館,該博物館雖然非常小,但我還是看到了一些理論創新對人類的巨大貢獻,而到目前為止,我們畢業的院友也未能提出重大的科學理論,沒有寫出一部影響世界的巨著,作為竺院的原常務副院長我覺得還是有壓力的,為此特別希望大家關注高的成才目標,形成高的成就動機,進而最大程度地釋放獨有的才能,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竺院發揚光大。
如果將來我們從事科學研究,能不能成為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后的科學巨人?如果我們做產業,那么能不能超越喬布斯和馬斯克,成為引領未來的創新者?能不能做出很多改變世界的新成果,也值得我們竺院學生思考的重點。
如何實現創新是今天講座的重點,即要擁有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思維是一個較新的話題,雖然在谷歌、百度搜索里可以看到一些相關解釋,但目前對創新思維的探索還是比較初步的。
傳統的創新思維一般指創造性思維,但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思維還是有區別的。
創新發展離不開創新思維,創新涉及因素之多、面臨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之廣成為激發創新思維的難點所在。我建議竺可楨學院的同學在把課程學好的同時,要學一些學習的理論。我到浙江大學學習的第一年特別重要的收獲就是看了一本書,叫《學習的學習》,要重視學習的方法論問題,同時我也自學了包括《創造學理論》、《閱讀的戰略》等書,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學非常聰明但是沒有用這種能力提高自己學習的效果,這是非??上У模M蠹夷軌蛑匾晞撛炝蛣撔滤季S等課程和相關書籍的學習。
創新思維比較復雜,最近我提出創新思維分成三個方面,一是基于右腦的戰略引領思維;二是基于左腦的邏輯尋優思維;三是基于全腦的整合交叉思維。
創新思維的三個方面
來源:陳勁,等,編著.《創新思維》,清華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
我們要通過戰略引領超越歐美,如果沒有戰略引領態勢對于中國創新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大家要重視腦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羅杰·斯佩曾把人類大腦中間,連接左腦右腦的神經纖維胼胝體(CorPus Callosom)切開進行研究。其研究程序戲劇化,但研究結果舉世聞名。羅杰·斯佩發現大腦原來是由兩個自司其職的左腦和右腦所組成的,其研究結果除了使他獲得諾貝爾心理學與醫學獎,也建立了左腦右腦論(SPlit Brain Theory):左腦專司語言、分析、邏輯、集中和理性等精細的思考;右腦控制非語言圖象、直覺、空間、想象力等思考能力。
怎樣提高想象力是腦訓練里特別重要的,右腦功能開發非常關鍵。右腦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理解和體驗功能。人們不僅通過邏輯思維來進行理解,而且通過想象來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人們可以超越視聽能力的局限性,達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境界。二是資料庫的功能。右腦的記憶容量比左腦大得多,如果打個比方的話,右腦相當于電腦的存儲器,左腦相當于電腦的運算器,思考時,左腦首先要從右腦中提取資料,然后才能進行思維加工。資料不足,往往會給思維造成困難。如果右腦開發不好,不能提供足夠數量的資料,左腦再好,也無法高效率地進行思考。三是創造性想象的功能。人的創造性活動是大腦兩半球協同活動的結果,在許多情況下,大腦右半球通過想象提出假設,大腦左半球則通過邏輯分析對假設進行檢驗、篩選和整合,如此循環反復而產生創造成果,沒有右腦參與,人的創造活動是難以完成的。
希望大家重視腦科學的理論學習,這個是非常關鍵的。曾經有一個笑話,是說劍橋大學的研究生騎車時,導師都會給他發一頂帽子,希望他騎車時不要摔傷大腦,這說明劍橋是非常重視保護學生的大腦的,這對我們是有啟發的。
創新思維活動的過程是復雜多樣的,它因創造課題的性質、類型、創造者的主客觀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分成準備、醞釀、豁朗和驗證四個階段。準備階段,主要是收集有關資料,并通過嚴密的系統思考來處理資料;醞釀階段,主體經過不斷的反復探索,但仍不能解決問題;在豁朗階段,經過努力或以“頓俗”形式的突破醞釀,獲得新的觀念、新的想法;驗證階段,驗證、修正,直至形成較完美的觀念或物質形態的創造性產品。第一和第四階段,左腦起著主導的作用;第二和第三階段,右腦則起主導作用。如果右腦不發達,那醞釀就無法形成,有關的資料收集以及相關的驗證就毫無價值。了解左右腦功能的特征,理解右腦是思想解放和思維突破的關鍵,是非常重要的。
右腦訓練很重要的就是設計思維,這個在斯坦福大學非常流行。斯坦福大學做的創新比較有特色,辦的公司也非常強大——從惠普到谷歌都是斯坦福創辦的創新型企業,有這樣的效果是因為他們非常強調思維訓練。斯坦福大學的設計學院非常有名,右腦訓練很好的方法就是“design thinking”,斯坦福出版的有關設計思維的書非常多,希望大家在大學時多看一看這類書。美國非常有名的設計公司IDEO的首席執行官蒂姆·布朗曾說,“現在,純粹以技術為中心的創新觀念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以持續……我們需要的是新的選擇——平衡個人和整個社會需求的新產品;應對健康,貧困和教育等全球挑戰的新思路;導致重要差異的新策略和使受其影響的每個人參與的目的感?!彼哉f,必須有設計的思維、創新的思維。
我去斯坦福大學與他們進行交流時收獲非常大。什么是設計思維?簡單舉例,傳統的研究者和學生比較擅長左腦思維,比如說“4+4=?”,中國人這方面是非常擅長的,很快就得出結論“等于8”。但是在美國這個訓練是沒有價值的,他們會詢問“8=?+?”。“4+4=?”是左腦訓練、邏輯訓練;“8=?+?”的答案是無窮的,答案寫得多的人創新能力強,這個就是設計創新思維。更強的一個訓練中8也是未知的,即“?=?+?”,這對于我們是個挑戰,即如何去解答未知的東西。美國著名高校非常注重后面兩個訓練,而不是前一個,而中國從小學到高等教育都是在訓練左腦,這個是非常遺憾的。我在浙大當本科生常務副院長的時候經常去監考,我更關注老師的考卷出得好不好,我們的老師多以是填空和選擇這類題作為試題的重要部分,這種考試毫無意義,完全是左腦訓練。我希望我們的老師、同學可以做出創造性的工作,可以解答后面兩個問題,這是我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的一個體會。
美國很多學者專門研究設計思維的訓練。羅杰·馬丁指出設計思維圍繞三個關鍵階段:靈感、構想和實施。沒有靈感和想象,實施就毫無效果,設計思維中獲得突出的靈感非常關鍵。Rikke Dam和Teo Siang對設計思維進行了框架設計。
設計思維的框架
資料來源:Rikke Dam和Teo Siang,2019
關于移情,這方面傳統科研工作者是比較差的,專注于傳統學習的學生比較關注于自己的學習效果,但是很少關心對方的情感。要創新必須提高移情能力,就是要注重右腦思考。左腦思考只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培養出來的人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隨著產品、服務和經驗的日益復雜化,孤獨的創新天才的神話已經被充滿熱情的跨學科合作者們所取代?!钡倌?布朗的這句話說得非常好。以前搞創新的人很多都是孤獨的天才,就如孤獨的狼,孤獨的狼是不可能成功的。真正的成功者是充滿熱情的跨學科合作者。希望竺可楨學院每一個同學可以早日成為充滿熱情的跨學科合作者。IDEO公司搞創新不僅僅聘請有工程師、市場營銷人員,還有人類學家、工業設計師、建筑師甚至心理學家,而中國的科技公司都以工程科技為主,很少有對人類未來和心理的研究者,工程和情感沒有組合在一起,這是中國創新的一大不足。
設計性思維是統盤考慮、換位思考,全方位思考新的探索新的能力的合作,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是design thinker的特征。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就比較注重設計的訓練,他會將包括建筑設計、產品設計、軟件設計、系統設計和所有技術性設計等方面的人才整合在一起,這種大設計的能力對人類發展非常重要。非常希望各位同學能夠更多的關注設計能力的訓練,通過這種設計能力的訓練能夠進行很好的構思開發和產品的設計。MIT訓練工程師訓練工程人才就是CDIO,C就是所謂的構思,D就是設計,IO就是運營和操作。我們只有運營和操作是不夠的,需要構思與設計,這個非常關鍵,大家要關注設計能力的開發。
我們既要學習科學又要學習藝術,這方面也非常重要。在大學期間關注設計這門學科,甚至通過設計去掌握藝術的內容是非常關鍵的。純粹理工科的設計,如果沒有設計思維,沒有藝術的思維,創新就無法做好。簡單以北京陽光創意公司做的一個中國農村的設計體驗——河西村鄉村品牌生態建設方案為例。
河西品牌生態系統圖
中國的農村需要大力的發展,農村城鎮化是關鍵。如果沒有設計思維的理念可能這個方案就比較簡單,就是發展傳統的農業,搞養殖業等一系列傳統業務。設計思維可以改變中國相對落后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到這個設計方案不僅是簡單解決農村的產業發展,而且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進而形成以農民為中心的鄉村品牌發展策略。在中國傳統農村引入了三種文化——傳統文化、蘇北文化和河西文脈,把農業產業發展和工匠產業發展相結合,同時又結合了休閑和養生產業的發展。
把傳統的農業改造成更高的發展場景,在設計思維下構建的農村場景,非常的唯美和高端,不僅是構建了一個鄉村綜合體,而且構建中國第一鄉村品牌,掀起了中國鄉村品牌建設的新風尚,對重構鄉村秩序、重建農民自信心、開啟食品安全新模式都做了很大的貢獻。有了想象力和高端的設計能力,就能夠有效地促進中國城市和農村的發展達到更高的水準。
所以說,右腦的思維訓練非常重要,非常希望各位竺可楨學院的同學高度重視音樂、藝術的學習即美學的學習,還有就是設計思維,右腦訓練一直是中國的弱點,希望我們能進一步增強。
邏輯思維指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抽象思維。它是作為對認識者的思維及其結構以及起作用的規律的分析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只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才能達到對具體對 象本質規律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它是人的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抽象思維能力非常關鍵,但也不能削弱對邏輯思維的要求,因為嚴謹的思維、嚴密的推理和嚴格的限定,構成了邏輯思維的理性框架。邏輯思維的穩定性能夠保障創新思維的規范運行及創新思維成果的取得。
西方近代科學為什么發展比較迅速,就是因為中國傳統的科學缺乏比較理性的認識,缺乏實證的科學。古代的指南針、造紙術和火藥都是技術的形式,是根據經驗、知識的積累而創造出來的,而不是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形式。我們應依靠科學的訓練擁有理性的學習能力。西方社會很大的程度上重視哲學,他們的哲學實際上是自然哲學,把科學和哲學放在一起學習,非常關鍵。西方科學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其科學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邏輯思維的發展。從亞里士多德開始的形式邏輯,對西方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中國要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也要重視邏輯的訓練和學習。
邏輯推理主要有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三種。完成推理很重要的是俄羅斯科學家發明的一個方法——解決創造性問題理論“TRIZ”,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去選修TRIZ的理論和方法,對訓練邏輯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TRIZ發明者發現真正好的創新,應用的知識更加的廣泛,換句話說,就是解讀創新程度更高,那知識來源就必須更多。對知識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一些方法、判別的依據幫助我們運用知識,是TRIZ的優勢。
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新加坡的TRIZ 研究人員就利用40 條發明創造原理,提出了防止“非典型肺炎”的一系列方法,其中許多措施被新加坡政府采納,并用于實際工作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次疫情我們也利用TRIZ設計了新的口罩,說明TRIZ方法對解決實際問題非常有效。歐美企業也非常重視TRIZ的使用,著名的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也是應用TRIZ理論對剎車系統進行設計,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成本。福特汽車也應用TRIZ方法提出了新的理念,解決“推力軸承在大負荷時出現偏移的問題”。
單純的運用左腦或右腦思維有一定的局限性,左腦的邏輯性強,但想象性不夠;右腦有想象力但無法穩定,所以說整合在一起就是全腦。
我們需要了解創新的模型,創新是左腦、右腦綜合協調的過程。左腦負責邏輯分析細節、事實、次序和靜態的知識,右腦訓練直覺、想象力、創造力和表達能力。創新要將左腦、右腦鏈接起來,運用全腦思維。竺可楨學院的同學要學習全腦思維,真正實現創新。
有專門針對人的左腦、右腦運轉模式的研究,一開始要通過右腦的啟動進行新的探索,隨后通過左腦進行有效的歸納和訓練,最后再回到右腦形成綜合的思維。左右腦的平衡交互將成為創新的一個重點。人類腦科學的發展表明也證實了以上關于腦科學研究的結論,就是在2萬年之前人類需要發現,在18世紀之后需要發現和實踐能力的一個平衡,但是在20世紀以后需要更多的是綜合能力,左右腦的平衡成為一個關鍵。建議我們竺院的同學通過綜合能力訓練,完成左右腦的平衡發展,這個對創新是非常關鍵的,從而形成“美第奇效應”。
“美第奇效應”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佛羅倫薩的銀行世家,曾經出資幫助各種學科、眾多領域里銳意創新的人,他們鼎力資助雕塑家、科學家、詩人、哲學家、畫家、金融家、建筑家齊聚佛羅倫薩,從而使得這些不同領域的人得以互相了解并相互學習,從而打破不同學科以及不同文化間的壁壘。由此,出現“文藝復興”的繁榮局面。有本書叫做《天才地理學》,就專門講為什么很多地方可以產生天才,地理是很重要的。有意思的是創新地理學也把杭州作為創造性人才成長好的地方,所以要珍惜在杭州學習的機會。通過地界要實現更多的跨領域、跨學科的人才交流,“美第奇效應”認為創新靈感來自交叉思維。各類文化、各個領域、各門學科,有如流淌的大河,在我們的意識思維當中,集中到一個點上;他們彼此交織,從而使人們熟悉的各種觀念或撞擊或融會,終于鑄成了無數的、掙脫了思維桎梏的創新概念。希望竺可楨學院的同學千萬不要偏科,盡量有條件把理科、工科、社科、文科都打通,四個學科打通后創新的空間和潛力就非常大,希望大家有條件地加強四科的整合能力,關注“美第奇效應”。
在創造力發展過程當中,很多的研究表明,比如創造力問題研究的心理學家唐納德.坎貝爾得出結論:那些徹底從文化傳統的約束中 擺脫出來的人,或者那些曾經置身于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的人,似乎具有一種能對事物做出一系列可能性的推斷優勢,進一步導致他們在創新與開創活動方面成績顯著。所以說跨文化學習很重要。美國的創新能力強,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美國的跨文化條件和環境優勢,我們要學習和借鑒。在教育過程當中,我們要實現“美第奇效應”,要將人的思維提升到較高水平的地步和較高層次的境界,就要超越智商和情商,智商是左腦為主,情商是右腦為主,但是簡單地提高智商和情商還不能提高創造能力價值,丹娜·左哈爾在21世紀提出靈商這一新的概念,就是要超越左腦和右腦形成全腦的功能。
靈商,又叫做心靈資本。靈商高的人才可以追求更高的理想,才有更好的價值體驗,創造能力會更強,希望大家能夠在開發智商和情商的過程當中更多地開發心靈資本,即靈商。有了很高的心靈資本就有很高的開發更深層次潛力的能力,具體來說,心靈資本較高的人有較高的自我意識、對宇宙的認識、較好的自我控制和社交/精神上的存在。
左腦思維主要是以智商為主,右腦思維就是情商為主,左腦、右腦整合就可以形成整合式思考就是靈商,這個就需要我們去關注的。
中國有很多的創新運用到整合性思維,比如說阿里巴巴,馬云和他的創業伙伴可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把電子商務和支付進行了整合。無論傳統的支付和傳統的電子商務都不是馬云原創的,但是馬云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電子商務大平臺,又結合其物流形成了智能物流骨干網這一業務模塊,又進一步開發了大數據平臺和阿里云,包括成立了達摩研究院,都是為傳統業務輸入了科技的力量。阿里的成功在于有效地利用資源的整合以及業務的整合,軟件、硬件的整合。傳統業務和高科技業務的整合,也形成了杭州比較大的特色就是城市大腦,總書記也專門訪問、考察了城市大腦指揮中心,說明杭州在城市大腦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們也看到馬云創業優勢就是發揮整合的優勢。
未來中國創新過程當中整合的優勢是非常大的。中國不做傳統意義的工業化,在工業化的基礎上要發展信息化,同時下一個中國發展的重點是城市化/城鎮化,包括農業現代化。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行整合,就足以形成可以超越歐美發展的動能,也形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活力,以及將來中國經濟領先的優勢。將來包括環境保護、健康、科技,以及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公共衛生問題、國防安全問題和國際事務問題等,進一步整合就有很多的創新空間。建議我們竺院的同學一方面要學習好相關課程,同時還要重視各種國家發展的戰略,堅持閱讀主要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的宣傳非常關鍵。
整合式創新是我提出了一個框架,可以作為學習的一個參考。左腦訓練主要是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因此我們的科學技術工程知識要學好,這是發展的基礎;右腦訓練主要是直覺思維和非理性思維,因此希望大家能夠增強社會科學的學習,包括人文藝術的學習,也包括經濟管理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希望大家可以關注哲學的學習,包括東西方哲學,希望竺可楨學院的同學有條件能夠在導師的指導下或者是自我的管理下有效地學習哲學知識。學習西方哲學理論之后希望能夠積極關注東方哲學,東方哲學表現出的全局觀、統籌觀和和平觀的優勢已經超越西方,疫情期間也展現了東方思維的優勢。我們既要開發右腦的創意能力也要開發左腦的理性能力,綜合在一起形成整體觀。希望大家能夠以這樣的框架指導自身的學科發展,查漏補缺,力爭成為一個知識完備、創新能力更強的學習者或者工作者。
浙大高度重視培養拔尖創新的人才,竺可楨學院應該成為培養創新者的重點。其實很多地方已經開始重視創新者的培養了,如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就提出要培養專業精通的人才,要開發其喬布斯一樣的膽識和抱負,培養其敢于嘗試他人之畏忌的能力和勇氣,還要培養其如愛迪生一樣的毅力、堅持不懈的能力,最后要開發出如比爾蓋茨般的企業家精神,要有機智和冒險的能力。國內也在高度重視創新人才培養,中國的創新人才培養跟西方是不一樣的,一方面我們要有超前的創新思維能力,但首先要有國家、社會責任感,另外就是要具備風險決策和持之以恒的能力。以前我們重視發明者,但是今天提出要成為創新者,發明者和創新者的能力要求有很多的不同,我和我的博士生專門總結了創新者的品格素養,創新者需要有遠見、想象力、膽略、綜合能力和毅力。要重視創新者的品格素養,特別是如何成為一個懂得尊重、感恩、欣賞,以及擁有樂觀向上、卓越奉獻能力的人,是我們竺可楨學院學子培養的關鍵。
1985年我進入到浙江大學學習,從本科理科訓練到三年級之后的工科訓練即自動化學習,再到研究生的管理訓練,后面又從事教育的工作。所以我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努力將理科、工科、社科和文科打通,并努力成為所在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創新發源于西方,但是浙大的許院士經過40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支世界領先的創新團隊。許先生年近90歲,還非常關心學科的發展,我也是深感許院士求是創新風范,決計要進一步做好創新研究。為此我一直在研究創新的理論,從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到整合式創新一系列的理論提出和驗證,希望人類能夠早已把握創新的規律,提高對創新的認識,有效整合創新的理論體系。我和鄭剛教授編寫的《創新管理》教材的英文版由麥格勞希爾出版社向全球發布。我也主編了主編《創新管理》的英文手冊,同時我也創辦和編輯了更多的創新領域的重要學術期刊來引領學科的的發展。另外就是要研究創新的新方向,比如說德國比較強調工業4.0,日本比較強調社會5.0,我們不能站在德國和日本基礎上做研究,我最近提出地球6.0的概念,符合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這也是我在斯坦福大學羅丹的雕塑下思考的重要問題。30年前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向未來叢書”,我計劃和出版社合作,編輯“引領未來叢書”。從走向未來要引領未來,也是中國將來引領世界發展潮流的一個必然的要求。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如何成為創新者,具體有四點:一是胸懷改變世界的心態。在浙江、在杭州有時候我們的視野還不夠高,要改變竺院同學“小富即安”的心態。二是要很強的創新創業能力。今天我將創新這個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過程當中可以把創新作為主要的發展內容。三是要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四是要提高我們的領導力。重溫一下古代文人墨客的一些抱負,如范仲淹所提倡的“先憂后樂”的文化,那種以犧牲短期、局部利益追求,以哲學思考和人文精神為指引,追求社會整體福利的帕累托改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個也是竺可楨學院下一步要提高的要求。希望通過我們的教育,學校的平臺和教師的支持,能夠逐步培養創新的能力,可以實現改變世界的創新者。將來很重要地是要從傳統創新向新的創新轉型,要改變以當前為導向走向未來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努力成為規則的打破者和新的空間創造者,完成更多的突破和顛覆式創新,這個就是我們的要求。
美國的發展中就比較注重“面向未來”,如谷歌就比較重視先進的面向未來的創新以獲得更大的發展,谷歌X是值得我們持久關注的。我們很早就建議竺可楨學院的發展一定要重視通識教育,大家有條件還是要學好數學、物理相關的邏輯訓練,另外就是要加強文學、歷史、哲學和美學的學習,這方面浙江大學通識教育的水平還需提升,如果沒有足夠的教師就需要提高自學能力,提升文學、歷史、哲學和美學素養,是對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要求,另外就是強化專業知識、交叉培養、科研訓練、國際交流,有教育發展和知識結構發展的戰略。希望大家可以學習挑戰性更大的課程來激發創造能力,有條件的同學在3年級4年級要進行更高更充分的通識教育,另外希望大家有條件進行跨文化和高水平的科研訓練。還有就是希望大家給自己提出成長周期20年的要求,一個人成長關鍵是進入大學的20年之間的學習與創新程度,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在10年內能夠獲得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但是要再奮斗十年成為所在領域的創新者。
最后希望各位竺可楨學院的同學要提高領導力,歐美的教育者成功的地方就是重視培養領導力,領導力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也是綜合素質的能力要求,我對提高領導力和培養領導力有幾大建議:
第一個就是具有偉大的目標并喜愛旅行;第二個就是不斷地向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投資,不僅要非常聰明而且要非常強壯;第三個就是有很強的心理素質和強大的心理控制能力,希望大家能夠學習相關的心理學心理調控的知識,包括相關的運動能力;第四個就是對所有人保持尊重和贊美,同時要熱愛生活還有足夠的幽默感,幽默是創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標志。這幾大方面供大家參考。
成為創新者的要求,總結起來就是遠大目標、創新能力、知識完善、領導力開發,祝愿竺可楨學院同學在未來過程當中成為更有創造力的人才,為我們國家和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感謝各位同學的參與,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