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全國老齡辦首先提出“智能化養老”的理念,鼓勵并支持開展有關智慧養老的實踐探索,我國智慧養老產業開始興起。在政府的統籌引導、企業的積極參與以及科技的發展推動下,我國智慧養老產業迅速壯大,預計到 2020 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 5 萬億元。但與發達國家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水平相比,我國還存在一定差距,本文總結了我國當前智慧養老產業存在的幾個問題,并針對性地給出發展建議。
(一)政府制度的針對性扶持不足
目前我國針對智慧養老產業的政策性文件主要是較為宏觀的倡導性和扶持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為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但是對具體實踐的指導作用有限,缺乏科學的建設性意見。由于智慧養老產業內尚未建立完整的制度體系和規范的標準體系,很多智慧養老企業在提供相關服務時缺乏指導,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此外,隨著大量社會資本進入智慧養老行業,行業內對市場監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亟需建立起一套完善、規范的行業監管體系。
(二)商業模式不成熟,環節分裂
作為一個集約程度非常高的系統工程,智慧養老產業建設對于標準、成熟的商業模式及規范的管理機制要求非常高。但是當前,我國尚未形成成熟的智慧養老產業鏈條,智慧養老設備制造與服務提供、綜合管理等環節的連接性不強,不同地區的智慧養老產品的差異性較大、碎片化嚴重,無法形成規模效應,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浪費。
(三)服務局限性強,缺乏人性化措施和精神關愛
許多智慧養老的終端設備和相關產品沒有從老年群體的習慣和偏好出發,往往操作過于復雜,并不能夠為老年群體帶來便利,使得很多老年人對于這一類智慧養老終端產品產生抵觸情緒、拒絕使用,從而造成資源浪費且無法實現服務老年人的最終目標。此外,很多智慧養老服務雖然涵蓋了對老年人的生活輔助和健康管理,但忽視了老年人在情感溝通和文化娛樂方面的需求,人性化程度較低,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養老。
(四)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水平不夠
智慧養老服務中的重要一環是終端設備通過對老年人的健康情況和生活情況進行實施監控,并及時反饋給遠程服務平臺?,F有信息技術已經能夠較為成熟地對這些數據進行采集和獲取,但是,由于智慧養老產業起步較晚,信息技術在相關數據的整合和處理方面不夠成熟,所采集的數據難以轉化為有效的信息,為相關的養老服務和管理增加難度。因此,這種智能化程度較高的數據反饋方式應用程度較低,養老服務的日常檢測數據挖掘和及時處理水平有待提升。
(五)優質項目有限,未得到較好的推廣
由于我國智慧養老產業地區發展水平的不平均,優質項目局限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而很多勞動力外流嚴重、老齡群體比重大、養老需求非常大的小城鎮并沒有相應的優質養老項目,本地智慧養老產業尚未蘇醒。這主要是因為缺乏優質養老項目的推廣和經驗總結機制,優質項目不能通過適當的渠道上升為可推廣的經驗,因此很難被其他地區和機構所學習。
(六)專業人才缺口較大
與傳統養老不同,智慧養老模式下雖然對于人才數量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由于涉及到信息數據處理和設備操作,對于人才專業技術水平的要求非常高。長期以來,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與家政服務人員高度重合,極度缺乏具有養老相關的醫學、心理學、營養學知識的專業性人員,無法為智慧養老服務提供支撐和保障。在新生代人才方面,社會觀念的制約使得包括養老行業在內的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自我認同和社會地位并不高,形成了智慧養老行業的人力資源瓶頸,使得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較大的鴻溝。
(七)可能存在的法律和倫理問題
作為一種科學技術含量非常高的服務類型,智慧養老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觸發一些法律和倫理困境。由于智慧養老在整合家庭與社會養老資源的過程中,對我國長期以來家庭在養老中的主要倫理角色形成了一種沖擊。具體來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庭觀念一直處于極為重要的地位,家族成員之間面對面的接觸和互動不僅是家庭內部的紐帶,更是構成社會倫理秩序的基礎。但是,以互聯網等技術為基礎的智慧養老服務則沖擊了這一傳統觀念,智慧養老體系中大多數情況并不需要家庭成員到場,改變了家庭內傳統的養老方式。此外,由于技術產生的距離感也使得智慧養老模式容易遭到倫理方面的質疑。同時,由于智慧養老缺乏成熟的制度體系,相應的法律法規也不健全,服務標準中存在一些模糊地帶,容易被不法人員利用,產生不利的社會影響。
(八)新技術使用成本高
“互聯網+”智能養老模式對于解決養老問題有很大幫助,但有些智慧養老的產品或提供智慧養老服務的養老機構定價過高,對老人造成較大負擔。現今,大部分老人的養老意識還未真正改變,對養老價格仍相對較敏感。新興的智能養老設備定價較高,老人負擔不起較為高昂的價格,養老產業反而因為成本問題失去潛在的用戶群體。解決新技術下智能養老產品的定價過高的現象,緩解老人使用智能養老設備經濟壓力問題,是當前智慧養老產業要面對的問題。
(九)缺乏統一標準與共享平臺
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以平臺建設為依托,我國目前養老服務現狀為平臺建設涉及的部門數量多且部門間關系復雜,各個部門有自身的平臺系統,這些平臺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和對接。各部門在統計數據時標準也不同, 因此資源整合受限。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智慧養老產業, 由于行業現階段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 智慧養老企業提供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產業的發展, 這些都需要智慧養老行業建立有統一標準的服務平臺。
(一)健全智慧養老行業的制度體系建設,加強有針對性的政策扶持
推動智慧養老行業發展需要做到制度和政策先行。在頂層設計層面,政府要積極推動建立智慧養老的制度體系和行業標準。智慧養老的制度體系建設應當以健全的法律、法規為基礎,完善評估和監督機制;智慧養老行業標準不僅要制定技術設備標準,還要規定養老服務標準,避免出現設備質量和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
(二)注重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融合,提高醫養結合水平
老年群體對于養老的主要需求集中在醫療服務、康復服務、營養建議等方面,其中,醫療服務不僅限于一般醫院治療,而更多地向健康維護轉變。智慧養老作為一種多元互動的養老模式,需要打破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之間的分離狀態,建立一體化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從而滿足老年群體的醫療和養老需求。比如,可以鼓勵一些醫療衛生機構,如社區醫院、康復醫院等開展養老服務,也可以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合作,在原有養老機構中增設一些智能醫療設備,從人員、設備、機構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三)提升養老服務的個性化、人性化水平,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支持和教育
為了使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智慧養老服務、促進智慧養老行業發展,可以開展面向老年群體的信息技術教育,由政府和智慧養老行業內企業共同成立相關的養老服務宣講、設備使用和技術培訓班,從老年群體的能力水平和認知特點出發,促進其了解智慧養老服務的優勢,幫助其掌握相關設備、技術的使用方法,從而使其能夠更好地利用智慧養老服務。同時,還要不斷推進以個性化、人性化為方向的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和科研單位開發出更適宜老年群體使用的養老設備和智慧終端,提升老年群體對于智慧養老的接受率和使用率。
此外,相關技術也能夠搭建和整合具有人性化和人情味的服務平臺,將家庭服務、社區服務、社會服務與老年群體的生活結合起來。例如,通過遠程視頻功能為老年人與距離較遠的子女搭建溝通與交流的平臺;或利用語音服務系統合成作為被服務對象老年人的較為熟悉的聲音,基于人工智能服務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反饋和服務。
(四)發揮信息和大數據優勢,提升精準養老水平
信息化和大數據是智慧養老的主要優勢之一?;谀壳暗男袠I發展水平,智慧養老行業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對分散且海量的數據進行挖掘和處理,從而精準分析老年人的需求,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養老服務。一方面,要完善智慧養老數據庫的建設,將分散、零碎的數據進行整合,在數據庫中進行統一處理和儲存,為大數據分析提供基礎;另一方面,要提高信息化和大數據分析能力,尤其是促進相關技術的開發和運用,推動技術成果在智慧養老行業內的轉化。
(五)鼓勵智慧養老行業內多元主體的創新研發
智慧養老產業的創新依靠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首先,地方政府要承擔責任,積極引導各種市場主體的革新,通過政策、制度和法律引導、規范養老服務產業創新創業發展;其次,第三方養老服務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在相對自由的市場環境下,只有不斷進行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才能夠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降低服務成本,獲得智慧養老的行業紅利;此外,科研院校、智庫、社會組織等也要在智慧養老產業創新中積極承擔責任,為智慧養老的技術革新提供治理支持,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通過優化組織彌補企業單一研發的局限性。
(六)加強專業人才培訓和教育,多手段為行業發展積蓄人才動能
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關鍵要培養素質高、綜合實力強的養老專業人才。應從養老行業的人才需求出發,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智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體系,在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中開設相關專業,形成全面完善的教育體系。在具體的教育中,除了開展服務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教育,重點還要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信息化和技術化水平,開設互聯網、大數據系列課程,為智慧養老服務中的技術操作和管理提供超前支持;在養老專業教育中重點培養人才的道德水平和正確價值觀,提升其綜合素質水平,打造具有人性化的智慧養老服務。
此外,面對當前養老服務領域人才供不應求的情況,還要通過各種手段吸引人才的流入。首先要改變社會上對于服務行業的刻板印象,打造高水平智慧養老的品牌效應,提升養老行業從業人員的自我認同和職業自豪感,也要適當提高養老行業工作人員的薪酬標準和福利保障,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養老行業。
(七)完善法律法規,為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在現有法律規范的基礎上,結合智慧養老的產業特點和發展需要,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完善,在法律規范層面為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提供保障。既要通過各種優惠性政策和激勵手段,增加養老市場的活力和創造力,創造富有積極性的市場氛圍;也要規范各種市場主體的行為,防止欺詐老年群體、公私合謀等不良現象的出現,創造“親”“清”的市場環境。
(八)政策扶持和資本投入幫助降低智慧養老產品價格
推動智慧養老向前發展,還需解決智能產品與技術成本價格較高的問題。從政府層面來看,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設立智慧養老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智能產品價格的補助,從而降低智能產品的價格,讓老年人愿意購買智能產品;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提高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高新技術企業也要注意控制產品的開發成本。
(九)建立智慧養老共享平臺, 實現養老部門便捷高效管理
智慧養老產業是一個跨行業、跨部門的服務產業,需要政府各部門以及社區的積極配合支持。因此,完善養老基礎數據庫的建設,打通各部門間聯系,實現數據共享,需建立一個智慧養老信息機構,負責管理、維護智慧養老的數據,同時其他相關部門也要定期向該機構提供和更新信息 [1]。
各地科技企業應基于政府要求,搭建“互聯網+智慧養老”數據平臺,確保老年人數據信息能夠上傳至平臺,方便醫療機構、保險機構及時獲取,“互聯網+智慧養老”數據平臺要保障信息真實、準確,切實對醫療機構、保險機構形成導向,更好地促進“互聯網+智慧養老”發展。同時,政府還需建立“互聯網+智慧養老”數據庫,用于儲存數據信息,進而對數據信息進行分類,提煉出老年人口的主要需求,建立相應的解決方案。
如有購買裝訂版白皮書《智慧養老產業白皮書(2019)》需求,請聯系李紅娟老師,聯系方式:lihj@sem.tsinghua.edu.cn。
參考文獻:
[1] 莊雨婷,桂曉瑾,王有志.江蘇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可行性、實踐與對策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21):4-6.
李紅娟
博士,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金融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金融科技、系統安全、產業園區規劃、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研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軟件著作權1項;曾參與多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EI論文8篇。帶領團隊完成“新基建競爭力指數”、“數字創新小鎮產業規劃”、“科技助力競技體育”等項目;參與“集團戰略規劃與戰略定位”、“央企高質量發展”、“數字新零售”等項目。參與撰寫《中國新基建競爭力指數白皮書(2020年)》《2020保險科技洞察報告》、《金融科技在小微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發展研究報告》、《社區服務及其智慧化白皮書》等6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