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4 月 9 日下午 14:00,以“數字化轉型與復工復產“為主題的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線上沙龍在騰訊會議準時召開。
本次會議由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起并主辦,旨在促進行業發展,分析疫情下全球經濟形勢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探討當前企業在復工復產的相關策略。會議邀請了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教授,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大成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蔡劍教授等三位嘉賓進行分享。此外,本次會議還得到了網庫直播與柏鏈教育等直播平臺的大力支持,直播觀看人數達上千人。
沙龍主持
王曉輝
本次沙龍由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王曉輝主持,王院長首先對各位嘉賓以及參加本次線上沙龍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并對舉辦本次沙龍的意義和目的進行闡述,希望通過匯集各位專家的智慧,來共同推動企業在復產中進行數字化轉型,在危機中尋找未來發展的道路和機會。
王院長提到,疫情對中國和世界的經濟、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企業的復工復產和社會恢復正常秩序是當前最主要的工作。
受疫情影響,復工復產還面臨著眾多的問題。同時,疫情在國際的蔓延,對于我國產業鏈的全面恢復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這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中國經濟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對于企業越來越重要。企業應當以創新的舉措創建新模式、生產新產品、提供新服務、形成新業態。
嘉賓演講
在嘉賓演講環節中,首先由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教授
做以
“疫情下數字經濟與產業轉型的新機遇”
為主題的發言。
疫情下數字經濟與產業轉型的新機遇
演講嘉賓/朱 巖
朱巖教授談到,全球的疫情還在持續蔓延,隨著國內疫情得到了相對有效的“控制”,各地區也在逐步恢復生產,社會秩序也在井然有序地恢復中。但是因為全球疫情的嚴峻形勢,也使得中國當下的經濟環境面臨著空前的壓力。
朱巖教授表示,在一個半月之前,我們想的是中國如何不被世界的產業鏈所拋棄?而現在,當世界的產業鏈都幾乎已經癱瘓的時候,中國該如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帶領全球經濟走出低迷,走出疫情的影響?這是當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在當下的經濟形勢下,中國的企業應積極思考,如何通過創新克服困難,如何強化企業自身應對危機的能力,而不僅是單純地等待政府給予政策幫扶。
朱巖教授指出,所有的復工復產都要圍繞著價值創造進行。而應對疫情的挑戰,數字化轉型是必然之路。朱巖教授列舉了,數字化轉型的五個關鍵問題:
1、價值賦能:數字化轉型的根本驅動力是釋放數字消費。目前出口在全球疫情環境之下已經非常難有大的增長,同時,通過投資的方式對與經濟復蘇的推動有限,當下很難通過投資帶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目前只剩下消費。然而在創造 GDP 的增長上,以保障生活為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消費,能帶來 GDP 的增長的空間是有限的。要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數字化轉型的根本驅動力就是釋放數字消費。通過將大量的傳統消費轉化為數字消費,才有可能找到企業生存的新的空間。
2、理論賦能:數字化轉型必須要理順數字化生產關系。當今社會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時代,然而目前的生產關系卻是工業時代的生產關系,中國經濟要考慮的是如何建立與數字生產力匹配的數字化生產關系,并且企業應該加入到這種生產關系的重構之中,以完成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3、技術賦能:數字化轉型需要政府引導建立數字基礎設施,包括新基建里邊蘊含的 5G、數據中心等。那么圍繞著硬件方面,也有大量投資的機會,只有建立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實現給每一個傳統產業的產品賦予數字內涵。另一方面是軟件的環境,比如支付。最近央行頻頻高調喊話數字貨幣,持續推進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也就是 DCEP 的推出。一旦央行推出 DCEP,這將在整個數字支付環節實現全球領先。所以擁有良好的硬件的接入條件,擁有良好的這種結算的技術環境,就能夠去為每一個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來做技術賦能。
4、生態賦能:數字化轉型需要國企、民企之間建立新型伙伴關系,這一次的數字化轉型不是一個企業、兩個企業的轉型,而需要整個產業生態的集體改變,建立企業之間的新型的伙伴關系,構建一個更加健康的中國產業鏈的生態。
5、人才賦能:數字化轉型需要重視數字產業模式研發和人才培養,我們需要大量的數字產業模式的研發和運行的人員,所以那么這方面人員的短缺也是我們在未來一段時間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上述五個方面的賦能,進一步要思考如何找到與數字生產力相匹配的數字化生產關系,也就是商業模式到底應該怎么來做?同產生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基礎。數字化生產關系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數據透明:大數據時代,社會各界一方面擁有了海量的數據,另外一方面卻往往難于建立產業生態內的信息透明。數據透明是構建數字化生產關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我們應當努力來去構建一個數據透明的生產關系時代。
2、全員可信:全員可信的信用體系是建立新型生產關系的另一個基礎。如果缺少信任機制,就會導致市場分配資源失去公正性,社會經濟的健康運行、產業轉型升級就難于進行。以中小微民營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為例,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并不只是商業銀行的問題,而是在中國的信用體系缺失上面。
3、身份對等:不同于工業時代的層級化、職能化生產關系,數字化生產關系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對等的。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經過幾千年的進化,逐漸走向了尊重每個個體的文明社會。數字技術促進了個體在網絡空間的身份對等性,從而讓人類社會走向了基于透明和可信的充分釋放個體創造性(智慧人口紅利)的公平社會。
隨后,朱巖教授認為,如前段時間清華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黃奇帆主席撰文所說,疫情下全球產業鏈將會出現重構趨勢:
1.傳統水平分工的全球產業鏈體系抗風險能力弱,需要調整;
2.產業鏈集群所帶來的產業垂直整合更有利于全球制造業的發展;
3.產業鏈集群的形成也是價值鏈重塑的過程,有利于全球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
4.產業鏈集群所在地要由市場來配置,是企業的選擇不僅僅是行政官員的意圖;
5.產業鏈集群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營商環境的競爭,中國要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創造適合產業鏈集群發展的營商環境;
6、并不是所有產品類別都可搞產業鏈集群,要根據區域特點慎重規劃選擇。
最后,朱巖教授表示,在全球經濟遇到了極大困難的時刻,任何一種民粹主義,任何一種沾沾自喜都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立足于全人類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現在所面對的人類共同的災難,我們所面對的經濟發展共同的難點,用新經濟的新生產力的方式不斷創新,用數字創新的方式,攜手共克時艱。
接下來,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蔡劍做以“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生存法則”為主題的發言。
全球經濟危機下的企業生存法則
演講嘉賓/蔡 劍
蔡劍教授認為,人類如今面對的危機是一次百年一遇的綜合性的危機。多重的危機導致了目前的經濟形勢,疫情的發生對當今整個社會治理層面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
不同的經濟體擁有不同的經濟主張。比如,美國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但中國目前的政策已從以經濟發展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美好生活為中心。不同經濟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不同經濟體間的合作與矛盾與背后治國理念有很大聯系。此次的經濟危機已經遠超 2008 年的經濟危機。
在近 20 年全球發展思路中,主體思想都是以創新驅動的。疫情的發生,意味著這些創新者,在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如何用過去的思路去發展創新?生命健康出現風險時,企業將大面積倒閉,這就是現在的經濟現狀。現在有大量上市公司進入死亡谷當中,以瑞幸咖啡為例,接下來,美國的眾多高科技概念股也會一樣步瑞幸咖啡后塵。在整個經濟形勢面臨眾多問題的情況下,將會出現很多由于經濟危機出現的法律、信任的訴訟。蔡劍教授認為,當前的經濟危機不會太快結束,以 PMI 數據為依據來分析對比中美服務業,目前中國服務業占 50%、美國是 80%,以年為單位,PMI 呈下降的趨勢。同時,小微企業受到的影響也遠超數據。在美國服務業出現大量的下滑的時候,將會對中國的產品供應商的出口貿易產生顯著的影響,中國的制造業也將受到巨大的打擊。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全球是一個相互支持的產業體系。我們要做好全球抗疫持久戰的準備,企業一定要有危機意識,不過當下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蔡劍教授表示,2020 年 2 月,研究院朱巖院長團隊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蔡劍教授團隊、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劉春田教授團隊聯合設計發起的《疫情下企業生存需求考查報告》調查問卷數據分析顯示,疫情當中,中小企業的主要危機是市場需求放緩、客戶流失。由于疫情管理成本高,很多企業開始裁員,并上漲銷售價格。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這導致部分企業丟失掉市場的大部分訂單,對于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而言,這基本意味著根本性撤出。
對于大企業、上市公司和國企這種壟斷性行業而言,經濟收入的壓力相對很小,但國有企業明顯感覺未來的預期應該會下降。上市公司和跨國企業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認為可以平安度過這個階段。大量中小微企業,出現了資金緊張、人員緊張等現象,目前基本處于半停工的狀態。當下小微企業普遍對于未來信心不足,認為收入預期將大幅下降。
通過數據分析,將近 20% 的公司認為,2020 年與 2019 年相比,收入至少減少 20~50%。這對于小微企業是非常嚴峻的挑戰。疫情期間,國家出臺了很多關于貸款的幫扶政策。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小微企業并不知道如何去申請。目前,小微企業很難通過網絡直接申請貸款,如需申請貸款,企業需要提供大量文件、合同、企業資產的證明等,很難及時得到政府的救助。國有控股企業或大公司的財務系統強大,同時擁有專業財務人員,可以順利申請到貸款。這導致市場上出現一些上市公司成功貸款之后,通過民間高利貸借給小微企業,這樣民間借貸的金融亂象,在 2019 年底已出現,這會對小微企業進一步造成傷害。
同時,一些大企業存在嚴重拖欠小微企業供應商款項的問題,但在疫情當中這種現象進一步加劇。疫情中小微企業的經營者,由于無法面對面的地討要欠款,同時并不具備申訴條件,導致很多款項無法收回。
蔡劍教授建議,當下要嚴厲打擊這種欺行霸市的行為,禁止拖欠小微企業供應商的款項。在當前的狀況下,企業生存下來才是最主要的。
隨后,蔡劍教授針對保就業、促消費、發貸款、減稅費、起改革等多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見解。最后蔡劍教授提出危機中企業生存法則:點燃生存決心;橫向補強短板;豎立信譽用;勾銷不良資產;提拔骨干人才;彎腰服務客戶;撇去落后業務;按捺焦躁欲望。
蔡劍教授表示,危機中,企業的負責人一定要靜心思考,加深見識,將企業的整體的生命力發揮出來,相信中國的企業一定會早日度過危機,為我們的國家未來的發展作出貢獻。
最后,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大成,
做以
“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契機和挑戰”
為主題的發言。
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契機和挑戰
劉大成教授將國內疫情分為前期、中后期兩個階段,并指出在疫情的前期,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來自于供給端,最基本的生活的需要如何來保障?當時重中之重是物流的保障,應急的保障。隨后轉到疫情中后期,啟動復工復產,但盡管大部分行業已經復工,但是復產能力其實是受到了打擊。同時還面臨在國際的產業鏈上,在全球供應鏈中斷和全球的低水平運行這個情況下,如何能夠保障中國的世界工廠的位置,值得所有人去深入思考。
從數字化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科技,成為了資源配置的最核心。目前供嚴重大于求成為資源優化配置效率越來越低的原因。疫情防控的中下半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風險極大。中下半場的關注點轉變為消費端,以及就業情況。同時,國際物流也存在著很大風險。
傳統產業普遍供遠大于求,產業數字化實現了傳統產業和數字化連接,供需實現精準對接,并形成規?;?。數字經濟擴展了差異化需求市場,同時也擴展了個性化需求的市場,實現了供需關系精準對接,可實現降本增效。數字產業規模增大后,邊際成本趨近于零,可實現快速發展。
疫情造成的社會治理問題和經濟下滑不可避免,國家提出來數字經濟新業態。中國也在某些城市進行了試點,促進消費。國內外情況不同,中國的儲蓄能力太強,同時存在一個問題是供給和消費是圍繞著全球產業鏈。在經濟新常態下,中小微企業步履艱難。如何保就業、保小微企業才是根本。
數字經濟的投資傳遞到最底層是最快的,能夠應對本次全球性的金融的沖擊。數字經濟的核心新業態是穩民生、保就業。其中,民營企業解決就業人口是 80%。除了頭部企業外,中小微企業普遍現金流不足,抵御風險能力差,平均壽命僅 2.7 年。今年年初經管學院的調查報告中指出,85% 以上的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無法維持三個月以上的生存。30% 的中小微企業,已知的營收下降了 50%。針對企業復工復產,復工成本更高,復產沒有市場。
數字技術的就業人口可能面向中高端,數字技術應用的就業主戰場是在社會底層。與此同時,直播帶貨、微電商、快遞小哥這些跟數字經濟相關的領域,由于自主性強,對政府依賴性小、就業反彈小,可以證明數字經濟是底層就業的主戰場。
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數字經濟的新業態,實際上是 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持續發力。同時,新基建和穩民生、穩就業結合起來,可成為有力的經濟抓手。未來,5G 一定是和產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融合起來。通過邊緣計算實現投資和回報平衡,朝可持續方向發展。
疫情防疫工作將長期持續,由于病毒的不確定性,防疫的核心在于隔離。隔離對經濟、社會秩序影響極大。數字經濟可以實現無物理接觸、少物理性接觸。在隔離的情況下,實現一定的保就業拉增長。
在這次疫情中,食品等生活基本物資得到了保障,得益于國內發達的電商和發達的快遞企業。移動外賣、移動支付、移動導航等,組成了整個規模經濟非常好的一個平臺的基礎。我國的快遞企業,已經超過了歐美、日韓的總和。
傳統產業通過和數字技術連接,推動經濟發展。中國是制造大國,但不是制造強國。中國是世界工廠,但不是世界公司。所以說大、云、移、物、智,包括區塊鏈,進一步融合我們的一產業、二產業和三產業,共同推動數字化電商、數字化零售、數字化教育、數字化辦公、數字化醫療等的發展。
數字經濟新常態,一定要以政策紅利輔助以市場導向。實現供需之間更加精準,資源配置的成本更低,資源配置優化的效率更強。市場商業化行為經過殘酷的競爭,很容易能夠得到成功。解決允許創新、投資傳遞到底等問題也十分重要。
劉大成教授提到,企業發展無基礎物流,首先要保證成本足夠低,成本低的核心在于規模。其次要有真正的技術成熟度。技術成熟度需要創新和人才,以及投入資本。只有在物聯網、大數據基礎上,實現供需的精準對接,促進數字化經濟的增長,建立無接觸的物流體系,才能實現供應鏈體系的顛覆。
疫情下,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十分必要,未來數字經濟新業態將在虛實結合,精準對接、效率更高的情況下,給人們更好的生活體驗感,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至此,“清華大學互聯產業研究院線上沙龍”之“數字化轉型與復工復產“完成所有議程,會議圓滿結束。
直播回放
下期預告
下期活動的主題為“新基建的機遇與挑戰”,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