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動農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我國農業和農村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搭乘“數字中國”的時代快車,各地必須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使互聯網科技真正服務于廣大農民、服務于廣袤土地,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農業是一種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是指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農業進行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感知、精準管理和智能控制,從而實現農業可視化診斷、遠程控制以及災害預警等功能。數字農業實質上是將信息作為農業的生產要素,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對象、環境和全過程進行可視化的表達、數字化的設計、信息化管理,是運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轉型升級的典型應用之一。
(1)智能化農業生產
借助物聯網、大數據、“3S” 技術等數字技術的支撐,農業生產逐步擺脫了對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嚴重依賴,完全靠天吃飯的生產情況得到很大改善。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控和遙感等技術,可以完成對農業生產流通過程的全程實時追蹤監控,通過對種養殖生產環境、作物和禽畜生長等各類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對農業生產進行有效綜合調控和管理,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實現農業的精準、有序、高效發展。
智能農業大田種植管理系統是數字技術作用于農業生產領域的重要案例。
2018 年,依托“天空地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和黑龍江省農科院遙感技術中心在黑龍江現代農業示范區聯合共建了“東北大田規?;N植數字農業試驗示范區”。示范區采用了“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信息采集方式。其中的“天”,即衛星遙感數據采集;“空”,即無人機遙感數據采集;“地”,即地面物聯網數據采集。通過這種信息采集技術與裝備,實現對農業數據的感知和診斷,并最終實現精準化種植和智能化管理。通過這種方式,種植者可以獲取每個地塊的周邊環境因素、土地利用類型、農作物長勢、農戶生產決策信息等關系到糧食生產的農業生產大數據,從科學上解答了農民每年“種什么”“怎么種”等問題。
除此之外,在線農業專家系統可以幫助實現農業線下問題的線上解決。在線農業專家系統能夠實時滿足用戶的網上農事信息查詢需求,查詢類型以農事(農藥、24 節氣、農產品認證、農作物品種、種植技能、生產決策)技能和知識為主,實現農事信息服務的便利化、實時化和互動化。如今年肺炎疫情期間正值春耕備更耕期,許多農技人員無法下鄉對農業生產給予實際指導,大量農技服務轉為線上,有效解決了特殊時期無法有效獲得農事服務的問題。
(2)網絡化農業經營
數字技術為農資產品、農副產品銷售搭建了全新的交易平臺,用戶可以借助多種類型的電商平臺進行農產品網上交易,農產品的銷售范圍擴展至全國甚至全球,無限拉近交易的時空距離,形成扁平化的交易網絡,完成生產和消費的有效對接,使農產品的市場流通變得高效便捷。
農業電子商務的建設及完善,可以極大帶動支付、物流等配套設施的成熟,增強農業信息、資金、物流各方面的協同效應,農資、農產品、土地、農業旅游資源等市場要素建立起有機對接,實現各相關環節的實時反饋互動。在農業經營網絡化過程中,便捷的物流體系建設和電子化結算的推行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工作。
近幾年,關于農產品波動的新聞屢見不鮮,“姜你軍”、“豆你玩”、“蒜你狠”等農產品價格波動事件每年上演,為大量的農產品種植戶帶來慘重損失。對于農產品供需端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價格波動頻繁等現象,用戶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完善市場信息采集手段,利用農業大數據技術構建農產品生產、價格、貿易、消費信息數據庫、農產品信息權威發布平臺及農產品監測預警體系,對供需情況進行及時有效公開,并根據市場反饋有效調節和優化農產品生產,能夠有效減少農戶盲目生產引發的浪費。
(3)高效化農業管理
高效的現代農業政務管理系統充分實現以大數據技術為依托,很大程度完成農業管理的高效化、精準化和透明化水平。完善的農業電子政務服務平臺,能夠有效提升農業主管部門生產決策、農業生產銷售資源配置、農業自然災害抗災救災、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應急指揮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時匯總農業種植、養殖等場所溫室內、田間的水表、電表等信息,建立和完善相關物資人員數據庫,對各類資源及生產完成情況等內容進行統籌,提升了農業生產過程管理的效率和實時性。
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每個消費者健康權益的大事,數字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構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追溯體系主要利用物聯網、“3S”和大數據技術,廣泛采集農產品種植環境、生長狀態、流通環節、消費環節的各類數據,并可以實時監控和追蹤數據,做到生產數據的完整存儲、產品流向數據的有效追蹤、倉儲物流數據的便捷查詢,讓農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變得可控可查,確保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讓他們可以更安心的購買。
蘇州三港農副產品配送公司開發出蔬果種植與配送農產品全程追溯系統。種植區域全部覆蓋視頻監控,記錄育苗、栽種、施肥、用藥、采摘和檢測的全過程。同時,公司建立了農產品加工儲藏視頻監控系統、全程冷鏈物流與配送監管系統,客戶下載公司 APP 后,可以查看所購產品的加工、分割、儲藏和產品裝箱的情況,通過掃描送貨單的二維碼,可以掌握產品生產單位、采購時間、數量、保質期等所有信息。所有產品通過物聯網冷鏈系統配送,公司倉儲堆放區域占地面積 2000 平方,配有 6000 立方米的冷凍庫、冷藏庫、恒溫庫和低溫周轉車間,擁有 19 輛裝有 GPS 系統的冷鏈車,并指定專人對車輛運行實施全天候不間斷實時監控,確保公司在所有產品運輸過程中,可以進行實時定位和調度。
公司將自產農產品從種植到采收管理的生產記錄全部數據及檢測結果錄入數據庫,外購食材的索證索票單據、采購數量、生產商、供貨商和檢測結果等錄入數據庫。下單后,系統生成的二維碼可以查詢生產基地蔬菜生產記錄情況,實現了“源頭可溯、質量可控、問題可追、責任可究”的可溯源目標。
(案例來源:農業農村部—“數字+”現代農業百佳案例、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
(4)便捷化農業服務
農業服務通過實施農業信息化來實現精準、便捷、標準化的目標。它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所從事活動的信息化,是貫通了農業產業鏈條所有環節的全面綜合的信息化。
農業服務便捷化的載體包括各類農業門戶網站、專業農業技術網站、12316 農業信息平臺等。網站、微信(群)、APP 等現代技術手段,為農業信息服務和技術指導提供的更加便捷及時的傳播手段和渠道,更好地解決了農戶在農業種植、加工、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集成語音、視頻、文字的在線農業專家問診系統,可以使問答雙方溝通互動更為有效,問題解決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都得到極大提升。這類專家系統同時可以有效盤活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資源,完成專家系統和農戶的充分對接,對于緩解農村技術資源。
數字農業與傳統農業的本質區別
數字農業與傳統農業的本質區別在于,從“人”到“數據”的關鍵決策因素被轉變。數字技術對農業的改造是全方位、多維度、全鏈條的,正加速實現與農業產前、生產、加工、消費、流通、服務等整個產業鏈條的全面融合,具體體現在,在育種、灌溉、施肥、采光、病害防治,加上產品的收獲、品質鑒定、運輸和銷售等所有環節,原本都圍繞“人”的行為開展,各項工作標準主要依靠過去積累的經驗或手工藝作出判斷和決定,這也導致了低效率、投入較高,以及無法控制的作物或農產品質量。在數字農業模式中,通過監控設備和物聯網傳感器、無人機、衛星定位導航等數字設備所產生的實時“數據”是幫助控制和精確實施生產決策的核心,同時,借助智能物流和多樣化的風險管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農業產業鏈的運行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效率。
田金強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從事數字農業、三農事業發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研究。曾參與《2019年互聯網+農業白皮書》等研究成果的編撰,主持數字福州、開江縣數字農業、溧陽白茶產業升級等數字化轉型項目,此外,曾參與北京市朝陽區科技創新集聚區研究、中信集團“信息化對推動央企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等研究工作。2019年組織發起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地方特色農產品發展論壇”,在《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中國測繪》等期刊發表數字農業類文章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