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首頁
關于我們
院長寄語
院情介紹
組織架構
管理團隊
聯系我們
新聞中心
熱點要聞
專家觀點
合作交流
研究動態
數字產業觀察
產業研究
研究隊伍
科研項目
科研成果
學術活動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高峰論壇
產業委員會(原顧問委員會)年度會議
數字經濟系列沙龍
數字空間系列沙龍
20人論壇
其它
合作伙伴
捐贈單位
人才培養
數據資產管理高級研修班
加入我們
全職招聘
實習生招聘
站內搜索
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
學術活動
科研項目
科研成果
聯系我們
熱點要聞
專家觀點
合作交流
研究動態
數字產業觀察
< 返回列表
張鈸院士:具身智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推力
2024-11-19
具身智能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推力
文/張鈸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具身智能是指一種思想或者理論。它強調認知受智能體的感知與動作的影響,主張智能或智能行為來自智能體身體與周圍環境的交互,而不僅僅是大腦的功能。這種思想與建立在笛卡爾身心二元論基礎上的離身智能不同,后者沒有考慮大腦與身體之間的聯系。具身智能理論對認知科學、心理學、人類學、藝術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由此誕生了具身認知、具身心理學等分支學科。當前,具身智能理論深入到大眾關注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等領域,并產生重大影響。
推動人工智能邁向更高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
早期人工智能研究者認為,機器可以通過對符號的操作實現對人類思考(理性行為)的模擬,即讓機器像人類那樣思考,無需考慮身體和環境。他們把人工智能定義為模擬人類的智能行為,除了模擬思考之外,還包括感知、動作,以及情感與靈感等。由于他們認為思考和身體、環境是分離的,因此在模擬這些行為時,是各自獨立進行,沒有考慮行為之間的相互聯系。人工智能的另一學派內在主義,主張人工智能應該模擬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我們通常稱之為類腦計算。這個學派也沒有考慮思考、感知與身體的關系。因此傳統人工智能中的兩大學派都屬于離身智能。
具身智能則認為人類的智能行為不僅依賴大腦的思考,還需要通過與物理環境的交互來進行學習和決策,最后通過感知將執行的結果反饋到大腦,形成閉環,構成一個智能體,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模擬人類智能行為的目標。具身智能這種思想的提出,與傳統人工智能不同,將推動人工智能向更高的水平——通用人工智能發展。
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經歷過三個階段。第一代人工智能提出以知識與經驗為基礎的推理模型,通過這一模型來模擬人類的思考。這一模型具有可解釋性與可理解性的優點,但由于知識表示與獲取的困難,該模型在應用和產業化上受到很大限制。第二代人工智能提出數據驅動的模型,通過基于大數據的機器學習,實現對人類感性和情感行為的模擬。由于模型的圖像、語音等輸入數據來自客觀世界,因此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由于模型本身存在不安全、不可靠、不可信(不可解釋)、不可控和不易推廣等缺陷,因此應用范圍有限。雖然科學家在這期間也進行過模擬人類動作,比如手的操作與腳的步行等研究,但沒有將這些研究與思考、感知等其他方面聯系起來??傊@兩代人工智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只針對特定領域、利用特定模型去解決特定任務。
2020 年大語言模型的出現,把人工智能推向新的發展階段——第三代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具有強大的語言生成能力,使機器能夠在開放領域下實現與人類的自由交互,這表明機器已經完全掌握了人類的語言。此事意義重大。正如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所言:“我的語言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界限?!睓C器一旦掌握了人類的語言,也就在某種程度上理解了人類的世界。大語言模型向通用人工智能邁出了關鍵一步。
盡管人工智能在語言生成上取得成功,在許多其他任務上還不能實現領域的通用性。比如醫療診斷,目前我們還沒有開發出適用于各種疾病的計算機醫療診斷系統。另外,大語言模型只會說(生成語言),不會干(行動)。還有大量的任務,特別是復雜的任務,人工智能目前還無法完成。我們離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仍有一定距離,其原因就在于,傳統人工智能對人類(大腦)的思考、感知與動作等方面的模擬是相互分開的,而且與環境隔離。具身智能則強調物理身體、環境感知與反饋的重要性,并通過它們實現與外部世界的交互。這正好彌補了傳統人工智能的不足,使機器通過與環境的反復交互,逐漸學習適應環境并優化其決策和行動,不斷迭代,完成更多、更復雜的任務,這就是新的學習范式——強化學習。由此可見,具身智能將使人工智能在更廣泛的環境下,完成更多的任務,向通用人工智能邁進。
推動機器人領域三方面的技術進步
機器人的研究遠在人工智能誕生之前。
1954 年,科學家發明數字控制可編程的機械臂,為現代工業機器人打下基礎,也預示著現代機器人的真正誕生。
在人工智能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將模仿人類動作納入研究范圍,但由于當時研究的重點是思考與感知,動作(身體)并沒有受到很大關注。
后來,機器人研究慢慢形成一個新領域——機器人學,與人工智能中的動作研究同時存在。
機器人學研究的范圍更寬,也更多關注技術、實際應用和產業化。
1986 年,移動機器人的先驅羅德尼·布魯克斯提出了行為主義機器人學的主張,他認為傳統的符號主義人工智能過于依賴復雜的推理系統,忽視了身體與環境的互動對智能行為的關鍵性貢獻。
可以說,這是在機器人領域首次提出具身智能思想。
總的來看,具身智能推動了機器人領域三方面的技術進步。
其一是推動機器人技術從單一感知(如視覺或觸覺)向多模態感知發展。
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在各種氣候條件和復雜環境下行駛,全天候的環境感知極為重要。目前除了利用單一的攝像機之外,人們更多地考慮多傳感器融合,即除攝像機之外,還要綜合利用激光掃描儀、雷達、聲吶、衛星定位等不同傳感器,以保證感知的可靠性。同樣,對機械手來講,也需要利用觸覺、力覺、力矩覺等多傳感器的融合,以便在復雜環境下實現復雜操作,比如,裝配、搶險救災、排雷等。
其二是推動機器人技術更加關注軟件與硬件的高度整合。
為了適應不同工作任務的需求,我們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機器人,如為家庭服務的人形機器人,擁有靈巧雙手的裝配機器人,擁有特殊功效的仿生機器人等。不同類型的機器人需要不同的控制技術,也會導致不同的學習和感知方式,這反過來又影響機器人形態的設計。這些都屬于機器人軟硬件協同的問題。
其三,具身智能中的智能體概念對機器人技術也將產生重要影響。
根據智能體這一概念,機器人將思考、感知和動作連為一體,既可以在數字世界中也可以在物理世界中完成任務,利用數字世界又可以對物理世界進行仿真,這些對推動機器人的發展意義重大。比如,無人車的實驗如果在物理世界中進行,就要受到氣候條件、突發事件等諸多因素限制,利用仿真模擬則會大大提高效率,節省時間與費用。利用智能體理論,我們可以讓機器人相互之間進行博弈,實現機器的自我進化(迭代),使機器人的性能不斷提高。
內容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段文秀
審核|朱栩葶
責編|楊帆
關注聯系
掃碼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
快速通道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產業研究
學術活動
合作伙伴
人才培養
加入我們
友情鏈接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聯系我們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77號雙清大廈2號樓12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3021220
郵箱:iii@tsinghua.edu.cn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 版權所有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_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日韩_中文字幕免费日韩不卡_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