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50 余載的工作歷程中,有幸參與、主導了一系列重組,包括在上海重組本地股、振興工業、開發浦東,以及在重慶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從中我深刻領悟到重組的真諦與妙趣。其真諦在于資源優化配置;其妙趣在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span>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書系新著《重組與突破》即將于近日面世,在本書自序中,CF40 學術顧問、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做出了如上感嘆。
本書輯錄了黃奇帆在重慶工作期間,每每遇到難題時,“以重組求突破”的思維與實踐,以期與讀者分享重組的感悟。書的兩個部分分別聚焦企業與行業的重組和管理,詳述了五大類企業(城投平臺類企業、資本運營投資類企業、金融企業、國有工商企業集團和民營企業),與六大行業(城市房地產業、工業產業、內陸加工貿易的轉型、教育、金融、財政)在當時的困難與重組脈絡。
黃奇帆認為,重組是一個廣泛適用的概念,深化改革離不開重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離不開重組。重組有明確的目的,必須根植于市場經濟的微觀、宏觀制度之中。不管用什么方法進行重組,都要把握住以下幾點:要清楚重組是管理層的事情、不能搞“民粹主義”,要講時機、講機遇,重組應該是多贏的,必須在陽光下作業,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
* 本文為 CF40 書系新著《重組與突破》的作者自序。
文/黃奇帆
本文系 2010 年 1 月我在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發表的演講詞。文章的標題《世界是可以重組的》來源于 2009 年 9 月與友人討論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談到“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圓的”這個話題,引申出企業是可以重組的、產業鏈是可以重組的,以及“世界是可以重組的”等有意義的概念。在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整個世界正是依賴重組擺脫了困境,在金融危機以后,要更多依賴重組的思維來抓住機遇,重整旗鼓。時過十多年,深感此文與《重組與突破》這本書的內容完全契合, 特置于此,是為自序。
——題記
在工作過程中,以及在企業和地方發展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瓶頸乃至危機,如果能夠運用重組的思維方法,逢兇化吉、擺脫困境,那無疑是一大幸事。人生和事業在不斷重組、不斷解決難題的過程中跌宕起伏,會化育成生命的樂章,奏響重組的旋律。
我在 50 余載的工作歷程中,有幸參與、主導了一系列重組,包括在上海重組本地股、振興工業、開發浦東,以及在重慶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從中我深刻領悟到重組的真諦與妙趣。其真諦在于資源優化配置;其妙趣在于,“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組是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智慧的結晶、思維的張力和經驗的累積,也是管理者心路歷程中最愉悅的篇章。本書輯錄了我在重慶工作期間,每每遇到難題時,“以重組求突破”的思維與實踐,以期與讀者分享重組的感悟。
“重組”二字真是奇妙?!扒Ю餅橹亍保庵缚臻g的轉換和歷史的邃遠;“組”,“糸”旁指“絲繩”,“且”部為“加力”,寓意抓住主干,理清亂麻。兩個字組合起來,就是站在歷史和戰略的高度,發揮聰明才智,抓住問題主線,對事物的構成要素重新進行排列組合,形成最優解決方案。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寫道,“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和互相影響著”,其中,“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站在這樣的哲學高度理解重組,就是通過改變事物的聯系方式和運行條件,使其內部結構優化,進而使運動的方式、運動的軌跡朝著理想的方向和預期的目標轉化。
無論是詞源學考證,還是哲學辯證思考,都告訴我們,重組是一個廣泛適用的概念,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可以重組的。
深化改革離不開重組。
所謂改革,就是抓住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牛鼻子”,通過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方式來提升綜合效率。實際上,改革是體制、機制、制度的重組,重組是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改革與重組異曲同工,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
我們處在一個深刻轉型的時代,原有體制弊端尚未根除,新生市場機制有待發育,如何破解長周期、大范圍、反復出現的歷史遺留問題?如何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等各項工作中產生的新矛盾、新問題?如何依托現有條件,著力解決現實的問題,實現預期目標?
這些都需要我們運用重組的思維和辦法,通過邊界條件的調整變化,使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協調配合、相得益彰。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離不開重組。
經濟發展的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本質上都是通過經濟要素、創新驅動、資產結構、股權結構、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經營運作,以促進資源配置最優化和整體功能最大化。這里面包含諸多重組操作,包括資產重組、組織重組、管理重組、資源重組、要素重組、權利重組等,其目的都是通過重組達到“1+1>2”或“5-2>3”的效果。
可以說,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生態,都涉及重組。大千世界,沒有什么是不可以重組的。
重組的道路有千萬條,重組的方式有千萬種,但在困難面前,如何才能抽絲剝繭、條分縷析,迅速找到最合適的重組路徑,從而實現問題的解決、發展的突破呢?這就需要把握重組的一般規律,明白重組的目的、條件、方法和注意事項。
在企業負責人或者政府官員日常需要處理的事項中,絕大部分用常規方法就可以處理,不需要重組。整天坐在辦公室里想重組,為了重組而重組,那是自尋煩惱。重組歷來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是有明確目的的。一般在五種情況下,要啟動重組的思維。
一是實現超常規發展,需要重組思維。企業要想迅速擴大規模、占領市場,獲得戰略機會,地方要想加快發展、彎道超車,一般的方法往往是行不通的,這時就需要轉變思路,考慮用重組的方法來推動。
二是化解歷史遺留問題,需要創新的重組思維。一些問題由來已久、長周期存在,如果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決,那么這些問題在傳統的坐標體系內一定是無解的。這個時候,就要考慮用重組的辦法去解決。
三是解決廣泛存在的問題,需要獨特的重組思維。既然一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甲想解決它,乙也想解決它,但大家卻都沒有想出好的辦法,這就說明常規的辦法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應該用獨特的重組思維來解決。
四是遇上爆發性、危機性、沖撞性的尖銳問題時,也需要重組思維。當今世界風云變幻,在新時期、新形勢、新條件下謀求新的突破,延續并不斷增強競爭力,就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爆發時,常規的辦法一般不管用,因此必須用重組來擺脫危機,用重組來抓住機遇。
五是在社會發展中產生了新政策、新制度、新環境、新條件,企業的活動空間驟然放大的背景下,
需要有重組思維。例如,經濟全球化使資源配置的范圍超越了國界,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世界范圍內尋求要素的最佳組合和資源的最優利用。一個地方要想分享全球化紅利,就必須運用重組思維,在全球范圍內對資源要素進行優化配置,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資產重組、資本重組以及投融資體制改革,都涉及市場的微觀制度和宏觀制度,重組必須根植于市場經濟的微觀、宏觀制度之中。一般來說,從微觀到宏觀,整個市場制度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層次。
第一,微觀制度涉及工商企業、金融企業的制度。法人治理結構、產權結構等都屬于這類制度范疇,具體表現為內部管理的控制,也表現為企業的產權。不管是工商企業還是金融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涉及這個問題。
第二,涉及國家投融資體制調整中的投資管理制度和投資控制制度。計劃經濟時期,所有項目都由國家審批;改革開放后,逐步進行了調整,一些項目不再需要政府審批,而是企業自己做主,但國家也有一套投資管理的制度來監管和約束企業。
第三,重組伴隨資本流動,因此會涉及金融監管制度。對于投融資,國家不可能放任自流。一般來說,資金市場方面,國家對商業銀行有監管;保險市場方面,對保險公司有監管;資本市場方面,對證券公司和上市公司有監管;但重組過程中會涉及資金市場、保險市場、資本市場的穿透和疊加,因此國家對三大市場監管存在一個綜合監管的問題。
第四,涉及國家宏觀調控制度。市場經濟有其局限性,對市場難以觸及或因市場競爭引發社會不公的地方,國家會采用法律、經濟、行政的手段進行干預,使其朝著良性方向發展。重組與這套制度安排密切關聯。
第五,如果是跨國重組,除了要考慮各個國家上述四個層面的經濟制度,還要考慮國與國之間法律和文化的差異。
當遇到上述五種需要重組的情況時,可以從五個方面去尋求解決方案。
第一,邊界調整法。任何企業都是在一定邊界條件下運行的,調整邊界條件往往能改變企業的運營環境,實現優劣的轉換。
比如,在某種歷史條件下,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負債率高、冗余人員多、社會負擔重等問題,一個企業可能有 90% 以上的負債率、50% 以上的冗員,還承擔著養老、醫療、教育等各種社會負擔,這樣的企業的領導肯定不好當。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的國有企業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企業發展邊界進行調整,通過關閉破產、核銷壞賬、債轉股、實行下崗再就業、消除企業冗員、剝離企業社會職能等方式,使企業重新煥發活力。實際上,國企邊界得以調整后,許多優秀企業就脫穎而出了。
第二,資源優化配置法。資源優化配置法,即在市場原則下,通過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提高各種要素的利用效率,取得更大的收益。
近 20 年來,全球經濟跨國發展進程中,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三鏈的重組整合方面,既有企業業務流程的水平整合,將企業的研發設計、原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配送的各個環節外包出去,表現為企業的橫向合作或分工,也有上中下游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表現為產業鏈上的縱向合作或并購??鐕就ㄟ^這種水平與垂直的重組整合,形成了產業鏈集群化、供應鏈系統化、價值鏈樞紐化的特征,該特征已經成為現代國際化大產業的重要標志。
資源優化配置法同樣適用于企業間的收購兼并、資產重組,包括企業上市,垃圾股重組,各種大小集團強強聯合,或者優勢企業與弱勢企業的合并。這不是為合并而合并,而是為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資源優化重組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到利益均沾、風險共擔,使參與資源配置的各個方面都得到好處,實現多贏。
第三,利益分配法。簡單地講就是切“蛋糕”的方法,通過改變利益分配方式或者分配比例來進行重組,提高效率。以前,利益“蛋糕”有一定的分配格局,現在為了打開新局面、實現新目的,把這個“蛋糕”重新劃分后形成新的分配格局,從而實現資源的重新整合,化解一定的矛盾,解決一定的問題。
第四,結構調整法。結構調整法就是對企業內部或者系統內部的體制結構進行改革,包括合并分立、層級壓縮,最終目的是實現資源向優秀企業集中,資金向優秀產品集中,資本向優秀企業家集中,進而減少企業內部的扯皮、消耗、“出血點”,提高企業的效益。
第五,管理政策調整法。比如,對無法適配工作要求的管理層人員進行調整,起用懂市場、會管理、善經營的企業家或職業經理人,對管理方法進行更新;或者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從運轉機制上調動各方積極性,促進企業高效規范運行。
不管遇到哪種情況,也不管用什么方法進行重組,都要把握以下五個要點。
其一,不能在重組時搞“民粹主義”。一定要清楚,重組是管理層的事情,是有一定權力、資源、資金、實力的管理者之間默契的行動。一個企業去收購另一個企業的過程,一定是兩個企業的領導相互討論、達成共識的過程,資源的優化配置一定是有權力且相互關聯的幾個方面的管理者共同做出的決策。
其二,重組要講時機、講機遇??赡茉谀硞€時點,重組不僅能夠成功,而且成本很低。但是,到了另一個時點,重組雖然能做成,但成本卻可能提高了一倍。或者再換一個時點,同樣的重組方案沒準就失敗了。因此,重組時要擇機而行、果斷處置。
其三,重組一定要盡可能照顧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組的各方應該是多贏的。在討論 ST(特別處理)企業的重組時,我提出過一個“四邊形法則”。簡單地講,ST 企業的重組一定涉及四類主體:一是把企業搞得一塌糊涂的原大股東;二是新的戰略投資者、新的大股東,或者說戰略重組方;三是散戶股民;四是 ST 企業的債權人。
重組時,這四個方面的利益要互補,實現四方共贏。首先,不能讓戰略投資者承擔全部壞賬,否則他們就不愿意重組了;其次,不能讓銀行消化所有賴賬,銀行是不會同意的;最后,不能欺負股民,影響社會穩定。當然,也不能讓原來的大股東凈身出戶,使其股權受到沖擊。這個過程中,有各個方面積極性調動的問題,而要義在于,以實現“多贏”作為行事準則。
其四,重組必須在陽光下作業,合乎法律,合乎市場規則,合乎社會公共利益,如果變成幾個有權力的人搞了一些陰謀詭計,賺了一筆錢,但損害了社會利益,利己害人,這是行不通的。
其五,重組要基于自身實力,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你有 10 元的能力,可以拿出 3 元去重組。但若拿出全部老本,甚至以高杠桿、高負債去重組,那就得不償失了,不僅眼前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新的問題也會層出不窮,甚至會陷入意料不到的債務危機。這個時候,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應該冷靜再冷靜,注意審時度勢。
如何熟練掌握并運用這些重組法則呢?我的體會是,一個好的重組推動者,須具備五大素質。
? 一是善于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
一個好的重組者,不僅要有較為全面的知識體系,知曉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各種現象內在的邏輯關系,還要受過案例的訓練,而不是依靠死記硬背。
重組是不能有框框的,本書提供的幾十個案例也不是為了給大家設立框框,而是重在開啟思路。攻讀 MBA(工商管理碩士)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去討論 100 個、200 個案例,頭腦會變得越來越靈活,然后,遇到問題時要忘記所有案例,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根據具體問題來想措施、想方法,思考哪個方法最好,這個方法有沒有后遺癥,如果有后遺癥可以用什么措施來預防。
有時,某一次重組很可能和其他案例異曲同工,但是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說,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 二是善于化繁為簡。
古人說:“大道至簡?!卑褟碗s問題切割成幾個簡單問題,然后一個一個地解決,解決以后疊加起來又互為前提,這樣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但是,簡單化并不是違反游戲規則。
比如,后文將提到的銀行重組的案例,如果把銀行資本金充足問題與不良資產問題攪在一起,把處理銀行不良資產與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問題攪在一起,就會無法厘清問題,所有問題都無法解決。因為如果無法處理不良資產,算不清楚資本金,那么戰略投資者也不會來。
同時,如果資本金不到位,那么處理不良資產也會遇到困難。因為資本金到位后,銀行存貸規模可以放大,100 億元可以做成 200 億元,30 億元不良資產在 100 億元存貸規模里的占比為 30%,在 200 億元里就只占 15%,銀行的信用狀況就得以優化。因此,資本金充足是銀行可以合規、合法做大做強的基礎,但不良債務的處理又是補充資本金、吸引戰略投資者的前提和條件。
由此來看,重組要善于把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這幾個簡單問題是一個不能分割、互為前提的整體,對于每個簡單問題都要用有力的措施確保實施到位,最后將其組裝起來,這樣就把復雜問題解決了。有些重組不成功,往往是因為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或者把復雜的問題變得更復雜了。
? 三是善于運用國家各類政策。
重組必須善于把國家的各類政策、各類金融工具用足、用好、用活。也就是說,必須把國家的法律制度、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根據實際情況用得恰到好處。
這些游戲規則就像萬花筒,這個案例這樣轉,那個案例那樣轉,每轉一次就是一個不同的圖案。其實,原理差不多,區別在于組合的方法不同。
比如股權分置改革,國家關于上市公司的政策有十幾條,在實際操作中,我們不能把股改跟這十幾條政策完全脫開,就股改論股改,那是不容易奏效的。反之,如果把股改前后國家許可的資本市場的各種制度、方法和工具弄清楚,根據當時的股改狀況,再提出合理的操作方案,就會使股改得到三個好的預期:一是股改后上市公司的發展肯定好于股改前,二是股改后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絕不會低于股改前的總市值,三是企業的業務、管理更有前景。
如果股改方案給人的感覺是有這三個好的預期,那就是成功的。然而,能否達到這樣的目的,就和股改方案中各種政策工具是否用足、用好有關。
? 四是善于利用身邊的條件、資源。
重組要從身邊做起。任何一種重組,都是基于問題的解決、困難的解決。我們身邊往往就有現存的各種資源、信息和關鍵因素,就看我們是不是獨具慧眼,能否抽絲剝繭、條分縷析,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進而通過事物發展邊界條件的調整,抓住關鍵環節,實現資源要素配置的最優化和效用最大化。重組這件事,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外力、不靠運氣,靠的是管理者系統的思維、正確的判斷、有效的決策,因為重組的資源要素就在管理者身邊。
? 五是在重組中善于把握底線思維,不留后遺癥。
要防止在重組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解決了一個問題,又引發了另一個更大的問題;要防止在重組中把現在的問題推向未來,現在的問題看似解決了,卻引發了未來性質更嚴重的危機;要防止在重組中以鄰為壑,不能把自己的問題轉嫁給別人。
例如,2000 年美國為解決房地產不景氣問題,把房地產中的問題貸款重組成次級債,引發了 2008 年的次債危機,而后,為了解決金融危機問題,美國大量的財政透支又引發了 2010 年美國政府債務危機,這些都是反面教材。
總之,用重組、整合的心態去面對各種各樣的重大問題,碰到難題、解決難題后,你常常會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重組的最高境界就是,你已經把中央的政策、法律限制的問題、手中可以操作的杠桿資源、老百姓能夠接受的條件,都裝在腦子里形成一個框,在這個框里,你可以對所有的東西任意地組合,但是“隨心所欲不逾矩”。到了這一步,組合出來的方案,就能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和認同。
以上就是我的重組心得,概括起來就是:重組的本質是資源優化配置、體制機制創新,重組的奧妙在于“隨心所欲不逾矩”“柳暗花明又一村”。對企業家而言,掌握了重組這個工具,就多了一種運籌財富、擺脫危機的本事;對政府官員而言,掌握了重組這個工具,就多了一種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能力。
黃奇帆,研究員、工商管理碩士,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曾任重慶市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對經濟體系的運行機制和政府經濟管理具有深入的理論思考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著有《結構性改革》《分析與思考:黃奇帆的復旦經濟課》《戰略與路徑:黃奇帆的十二堂經濟課》《數字經濟:內涵與路徑》《談浦東開發的戰略、政策及其管理》等著作,經濟學研究能力突出,學術造詣深厚。
在工作過程中,在企業和地方發展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瓶頸乃至危機,如果能夠運用重組的思維方法,逢兇化吉、擺脫困境,那無疑是一大幸事。
在 50 余載的工作歷程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參與、主導了一系列重組,從中他深刻領悟到重組的真諦與妙趣:其真諦在于資源優化配置、體制機制創新,其妙趣在于“隨心所欲不逾矩”“柳暗花明又一村”。本書輯錄了黃奇帆在重慶工作期間遇到難題時以“重組求突破”的思維與實踐,以期與讀者分享重組的感悟。本書共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專講企業的重組與管理,包括城市建設投融資平臺類企業、資本運營投資類企業、金融企業、國有工商企業集團和民營企業五大類企業。每一類企業的重組內容都涉及該類企業當時困難的嚴重性和重組的緊迫性及必要性,以及為解決該企業問題而進行的重組方案的脈絡與原則、對策措施、成效與結果。
第二部分專講行業的重組與管理,包括城市房地產業、工業產業、內陸加工貿易的轉型、教育、金融、財政六大行業的重組與管理。每一類行業的重組內容都涉及當時行業的狀況、內在的困難、百姓的呼聲、國家的政策要求,每一種行業重組都涉及從供給側對各類要素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從而在結構性平衡中實現超常規的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編輯|段文秀
審核、責編|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