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世界經濟格局的重新思考。工業社會在最近兩百年里為人類社會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并建立了全球水平分工的經濟體系。但是,疫情的到來打破了這種看似高效率的體系,全球供應鏈被疫情阻斷、分割,導致了大量地區的經濟近乎停擺。在困難之中,互聯網經濟因為其非接觸的特性受到沖擊相對較小,從而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是疫情中全球經濟所看到的希望。但是,傳統的互聯網經濟也有很多問題,僅僅依靠原有的模式無法帶動全球經濟的整體復蘇。所以,即便是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企業,在疫情中也在尋找著新的發展方向,互聯網經濟必將進入一個與傳統實體經濟全面融合的新階段。
從接入技術上看,隨著 5G 網絡日漸普及,互聯網進入高帶寬、低時延的時代。4G 時代無法支持的物聯網,到了 5G 時代會成為重要的發展領域?;ヂ摼W將不再只是以流量為核心的電商生態,隨著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它還在向著以信用為核心的產業互聯網新生態轉變。跟得上這一潮流的互聯網企業以及其它傳統產業都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更多抓住產業互聯網新機遇的創新企業將會在全球大量出現。在這樣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期,中國的互聯網經濟該如何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在全球取得發展優勢,是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也是疫情后促進經濟復蘇的重要舉措。為此,這里對中國互聯網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提出六點思考。
疫情之下,全球訂單萎縮、產業鏈斷裂,傳統產業一片蕭條,只有互聯網產業受疫情的影響較小。
因為網絡跨越了物理的阻隔,互聯網辦公、互聯網娛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零售等商業模式迅速走紅,成為了疫情中經濟發展的熱門領域,互聯網經濟也因為在對抗疫情時的獨特優勢而備受關注。
任何一個企業并不只是存在于物理空間里,它也同時存在于網絡空間之中,這也就是數字孿生企業的概念。
疫情雖然阻斷了物理空間,但如果一個企業或者整個產業構建了自己的網絡空間,就可以在這個空間里不受疫情影響繼續經營。
這個網絡空間所承載的就是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等新經濟業態。
疫情讓企業充分體會到了利用網絡空間的價值。當員工被物理隔離在家里,企業依然可以利用遠程會議、社交軟件等實現居家辦公,企業的基本活動也就轉移到了網絡空間里。基于這個現狀,企業必須要學會在網絡空間里進行經營管理、價值創造。也就是說,疫情已經開始迫使企業向互聯網經濟的新模式轉變。比如電影產業,因為電影院的全面關停損失巨大,但同時我們看到互聯網娛樂產業迅速興起,傳統的影視公司必須要轉移到網絡渠道上嘗試全新的發行模式才能生存下去;再比如餐飲行業,如果沒有互聯網上的外賣業務,估計疫情中倒閉的餐飲企業將會更多;醫療服務行業在疫情中也開始加大互聯網醫療的投入,一批互聯網診療公司也迅速興起;跨境電子商務自 2014 年啟動,雖然每年以 50%-60% 的速度增長,但規模也才在 1500 億人民幣左右。疫情使得大量的國際貿易要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完成,于是會極大促進這一產業的發展。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到,互聯網經濟在疫情中加快了與傳統產業融合的步伐,并因此創造出大量的互聯網經濟新模式。
這次疫情的影響不是短期的,歐洲、美國的感染人數還在持續上漲,印度非洲的疫情蔓延剛剛開始,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恐怕要持續 2-3 年。這種情況下,大力發展互聯網經濟、推動基于網絡空間的商業創新,是全球經濟未來幾年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新的全球化趨勢。
過去十余年來,我國消費互聯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涌現了阿里、騰訊等一批世界知名企業。但消費互聯網在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三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第一、參與者之間的博弈往往是零和游戲。不管什么行業領域、面對什么競爭對手,消費互聯網競爭到最后往往是贏家獨吞整個市場。因此,很多早期互聯網企業不計成本融資燒錢擴展業務,意圖打敗對方。在形成壟斷優勢后,又對平臺商戶或消費者收取高昂的門檻費、服務費。這種類型的商業模式在社會總體價值創造上貢獻有限,因為過度關注流量助長了假冒偽劣商品在網上的泛濫,甚至倒逼制造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第二,利用人性弱點設計各種產品。網絡市場形成初期所主導的自由理念,使得網絡上失信的違約成本極低,于是會出現很多企業利用人性的弱點設計各種產品來獲取流量,罔顧消費者的長期利益和市場的良性發展。比如一些信息服務公司,通過各種打擦邊球的圖片、噱頭標題吸引用戶點擊觀看視頻、新聞。這種利用人性弱點誘使用戶使用產品的行為實際上是不正當的,甚至是觸犯法律的。未來互聯網經濟的競爭,一定是在更公平、可信的環境下進行,這些利用人性弱點設計產品的公司很難長期生存;第三、企業數據采集沒有底線。消費互聯網時代缺乏數據治理規范,很多互聯網企業在用戶使用產品的時候要求用戶提供個人數據,但這個過程中,有些平臺采集的數據、要求的授權和提供的服務明顯不對等。明明很簡單的服務,僅需要幾個數據,卻要求用戶提供幾十個數據;明明只需要一項權限,卻讓用戶把權限全部打開,從而超范圍收集個人數據。比如,有的公司獲取了消費者手機麥克使用權限,通過竊聽客戶交談內容而獲取用戶習慣,看似聰明的做法實際上已經觸犯了法律。隨著互聯網產業不斷成熟、法律法規日趨完善,上述行為在未來將會很難行得通,消費互聯網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要加以避免。
下一步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克服上述的三個問題,大家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共同創造互聯網經濟的新規則,探索能夠增加社會總體價值的互聯網經濟新路徑。未來的互聯網企業要盡量避免零和游戲,要從產業鏈、價值鏈入手,提升企業市場與社會價值創造能力?;ヂ摼W企業在設計產品時要更好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盡量避免那些利用人性弱點的行為;在數據獲取上,要尊重日益完善的關于數據資產的法律法規,合理、公開、公平地采集和使用數據。
傳統產業規模巨大,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價值空間也非常巨大。全國目前有 60 余個千億美元級的產業集群,根據測算,僅在航空、電力、醫療保健、鐵路、油氣這五個領域如果引入數字化支持,假設只提高 1% 的效率,那么在未來 15 年中預計可節約近 3000 億美元;如果數字化轉型能拓展 10% 的產業價值空間,每年就可以多創造 2000 億美元以上的價值。所以,如果說中國的消費互聯網市場只能夠容納幾家千億美元級的企業,那么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有可能容納幾十家、上百家同等規模的創新企業。
產業互聯網是通過產業內各個參與者的互聯互通,改變了產業內數據采集和流通的方式,并運用區塊鏈等技術保障產業內數據、交易的可信性,進而改變產業價值鏈,提升每個參與者的價值。產業互聯網充分體現了數據要素在產業內的價值創造能力,通過挖掘數據要素的價值提升產業價值。
與消費互聯網相比,產業互聯網有明顯的區別:比如,產業互聯網是產業鏈集群中多方協作共贏,消費互聯網是贏者通吃;產業互聯網的價值鏈更復雜、鏈條更長,消費互聯網集中度較高;產業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是為產業創造價值、提高效率、節省開支,消費互聯網盈利通常先燒錢補貼再通過規模經濟或增值業務賺錢,等等。構建產業互聯網是產業價值鏈重塑的過程,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做數字化升級,產業生態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把原材料變成產品,還要加工“數據”要素、把數據變成產品的一部分,并進而通過數據產品和服務拓展產業鏈的價值空間。在發展產業互聯網的過程中,傳統產業要進行大膽的變革,敢于拋棄落后的商業模式,對組織架構、組織能力進行升級迭代,提高組織內部協同效率,更好更快地為數字化轉型服務。
產業互聯網的理念應用到城市方面就是智慧城市,應用到交通領域就是智慧交通,應用到工廠就變成了工業 4.0,應用到供應鏈方面就是智慧供應鏈金融。在哪一個層面上、哪一個領域發展產業互聯網,就是對這一領域的數字化改造、價值鏈重塑。以供應鏈金融為例,供應鏈金融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供應鏈金融 1.0 是主辦銀行模式,銀行和企業是點對點的連接關系,只是主辦銀行將供應鏈上下游作為整個鏈條來開展業務,并沒有真正參與到供應鏈運營中;供應鏈金融 2.0 是核心企業主導模式,這種模式下,核心企業可以對供應鏈中的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倉單等信息進行有效掌控,銀行再依據這些信息對供應鏈各類主體服務,因此可以大大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效益;供應鏈金融 3.0 是數字金融模式,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整個供應鏈中獲取每個產業鏈上企業的動態、每時每刻的數字信用。此時,供應鏈生態圈將相互打通,交易完全透明可信,資金流動清晰可見,在這個階段的供應鏈金融將是智能化的、數字化的、效率極高的,大大提高了融資便利性與風控水平。供應鏈金融 3.0 才是這一領域產業互聯網的新生態。
中國消費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大量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出現,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掃碼支付已經滲透到中國電子商務的每一個交易過程,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但是傳統的移動支付也有自身的弊病,比如需要綁定銀行賬戶、需要網絡支持、非匿名性、交易額度受限等等。這些問題使得這些現有的移動支付手段大多用在 2C 層面的小額支付場景,一旦涉及到產業互聯網中的大量企業間交易,目前的移動支付手段就顯得力不從心了。2019 年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行數字人民幣(DC/EP)試點以后,困擾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如何構建企業間可信、便捷、移動的結算體系問題,有望得到徹底解決。近日,數字人民幣已經在蘇州相城區開始測試。從數字人民幣錢包測試截圖來看,央行數字貨幣作為法幣也可以實現掃碼、二維碼收付款功能。因此,理論上中小商戶可以直接打開錢包(數字貨幣分發機構 APP)進行收款。從收款賬戶來看,此次收款方為“中國人民銀行(DC/EP)”,說明未來數字賬戶可能是直接開立在央行的數字貨幣賬戶,它的交易、流通是通過個人-錢包(支付電子工具)-央行(清結算)-個人來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僅僅是數字貨幣賬戶的分發者,不是數字貨幣賬戶的開立者及交易者。
數字人民幣錢包測試階段由三大電信運營商、四大國有銀行發行,未來可能會允許其它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在使用便捷性上,央行數字貨幣未來還會支持離線支付、芯片卡刷卡和手機近場通信支付等,便利性極高。傳統的支付寶、微信在移動支付上的壟斷地位可能會有所改變。而他們建立在支付業務導流上的信貸、理財、保險等業務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截至 2020 年 4 月 27 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已經申請了涉及數字貨幣的共 84 項專利。內容涵蓋數字貨幣生成、投放、流通、驗證、兌換、回收等解決方案;數字錢包的開通、升級、密鑰更換、存幣、支付、查詢、貨幣兌換、注銷等方法和軟件系統。目前來看,從央行到商業銀行的數字貨幣投放、交易和回籠過程都已經實現,基于 DCEP 的新結算體系呼之欲出。DCEP 的價值不僅僅限于傳統紙幣的 M0 替代,其更為重要的價值是可以參與未來國際貿易中全新的數字結算體系的構建,因此是形成互聯網經濟新秩序的基礎之一。
三月份以來,中央再次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基建”。4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把新基建分為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無論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還是新技術基礎設施,都是為了中國的數字經濟轉型而準備的,投資這些新基建的價值,不只是建設項目本身的投資拉動作用,還有由這三類基礎設施助力其它行業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價值。
未來中國大概需要 600 萬個 5G 基站,與之相配套形成的產業鏈規模接近 10000 億。中國現在有大約 100 個行業,上百個行業背后是上百個產業互聯網或物聯網。隨著 5G、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這些互聯網、物聯網背后的企業、設備都要安裝配套的數據采集、監控設備、檢測設備、通訊設備等,這就形成了上萬億規模的配套芯片等軟硬件產品。這些設備在與外界建立聯系過程中進一步傳遞、放大對配套設施的需求,于是其背后又是幾萬億的軟硬件配套支持。僅就數據中心而言,2019 年全世界共有 180 個 10 萬臺服務器規模的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但這還遠遠滿足不了全球經濟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保守估計,我國未來五年需要的服務器規模大約是 1000 萬臺以上,這至少需要 5000 億人民幣以上的投資。再加上數據中心配套的電力、機房等基礎設施,加起來大概又有 10000 億人民幣的規模。也就是說,僅僅從 5G 基站、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方面來看,新基建投資就至少有 10 萬億人民幣的空間,這筆投資自身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還是非常巨大的。
新基建雖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理解的傳統基建的概念。傳統基建如機場、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等,投入大、周期長,往往是社會效益大、經濟效益小,所以一般由政府主導來投入或者政府用 PPP 方式與民營企業共同開發。所以有人把新基建等同于這種類型的投資是錯誤的。新基建跟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聯系在一起,是促進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因此其組織模式也必然會不同于老基建,并不一定需要政府大量投資。只要政府的政策得當,新基建幾十萬億人民幣的投入會有大量企業愿意參與其中。而新基建的商業價值也是立竿見影的,比如一個數據中心一投入運營,馬上就可以帶來收益,所以企業更愿意主動參與。
對于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交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提升,就會帶來車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帶動整個汽車工業數字化轉型、形成汽車產業互聯網的新業態,這將會是又一個萬億美元級的發展空間。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在帶來能源產業成本降低的同時,也為電動車等新能源領域提供了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創造能源領域產業互聯網的新模式,同樣也可以創造萬億美元級的發展空間。其它如醫療、教育等行業的基礎設施轉型升級,也同樣會有利于打造各個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從而帶來這些傳統產業發展的新機會。
對于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對這些基礎設施的投入是百年大計、是中國科技強國的重要舉措。創新基礎設施的投資原則上應該由政府引導社會各界共同投入,參與這些設施的建設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前瞻性,也是中國企業真正走向世界領先的標志,即使僅僅從投資收益上來看,這些投入也還是有可會給企業帶來長遠回報的。
總之,一旦有了這些新基礎設施,產業互聯網就有了施展的舞臺,這部分產業增值帶來的價值是傳統基建所無法比擬的。所以,新基建是推動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必需,新基建政策也充分體現了中央在把握經濟發展大勢上的高瞻遠矚、在制定落實方案上的實事求是。
疫情阻斷了大部分原有的貿易渠道,這為原本就處于數字化沖擊下的世界貿易提供了變革的良機。在區域自由貿易(FTA)的基本框架下,建立數字貿易新規則勢在必行。憑借巨大的內需市場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的優勢,中國要在疫情后主動引導建立不同的區域數字貿易新規則。在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上,加快與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盡快建立區域貿易數據中心;基于數字人民幣等數字交易手段,加快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區域自由貿易中的應用,建立區域貿易主體數字信用聯動體系、并基于此建立區域數字交易中心。同時在網上消費者權益保護、跨境電商經營等方面也要努力引導國際規則的制定。通過制定一系列數字貿易新規則,中國在互聯網經濟領域的優勢將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服務出口增長點。此外,在算力基礎設施上,利用 5G、北斗、國產大型數據中心等技術快速增強中國的對外服務能力,為 FTA 伙伴提供強大的算力;在新技術基礎設施上,加大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的出口貿易,為自由貿易區提供全方位新技術支撐。在行業應用層面,加大產業互聯網的出口貿易,在電商、物流、旅游、醫療健康、家電、通信等領域開辟數字出口新機會,為海外提供一體化產業互聯網服務,擴大中國的數字服務貿易總額。這些機會對所有企業都是存在的,企業要抓住歷史機遇,通過發展互聯網經濟,提高自身的數字服務出口能力。
互聯網經濟過去 25 年的發展帶給世界很多思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生產力,需要人類社會構建一種全新的社會生產關系,并基于此為人類文明創造更多的財富。中國在新基建、數字人民幣等領域已經做好了布局,產業界需要努力探索互聯網經濟的新思想、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布局以信用為核心的產業互聯網,重塑傳統產業的價值鏈、創造傳統產業的數字經濟新生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推動網絡強國建設,在全球產業鏈因為疫情而面臨重構的時刻,正是我們落實總書記指示、加速網絡強國建設的好時機。只要我們總結好互聯網經濟發展的規律,克服消費互聯網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新型基礎設施和數字人民幣所帶來的機會,大力創新產業互聯網,就一定會讓中國的新型互聯網經濟借助數字化轉型在世界舞臺上全面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