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發展與營商環境密切相關,打造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近年來,中國作為營商環境改善最顯著的經濟體之一,在促進企業競爭中性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與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企業發展到底需要怎樣的營商環境?產業政策如何實施會更有利于經濟發展?搜狐財經聯合《經濟》雜志系列訪談——“致知100人”第80期,搜狐財經就此對話了清華經管學院院長、弗里曼講席教授白重恩。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產業轉型顧問委員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講席教授、院長,清華大學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
搜狐財經:“特惠模式”回答了過去中國經濟在營商環境不完美時取得高速發展的原因,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您認為特惠模式發生了哪些改變?從制度經濟學角度來看,特惠模式的存在帶來了哪些挑戰?
白重恩:
中國的營商環境還不夠完善,企業在運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幾個部門同時管一件事,每個部門的規則單獨看沒問題,但是放到一起,相互之間可能就有沖突。
舉個例子,一個外商企業來華投資項目,按照外匯管理的規定,項目結束清算后,它可以把投資收益轉回國,但是需要提供納稅證明。2018年之前我國有兩個征稅部門,國稅局和地稅局。
在這個情況下,銀行要求企業提供完整的兩張納稅證明,但是企業獲得國稅局的納稅證明,需要把地稅局的證明留在國稅局,所以企業到銀行時,只能提供一張證明。
從這個案例來看,每一個的要求都很合理,但是放到一起,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過去企業遇到這種完全按照規章制度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可能某個政府部門或相關人員會出面協調幫助解決,我們把它叫做特惠模式。
為了讓特惠模式能夠成功,各級政府首先要決定,幫誰不幫誰,如果地方政府選對了企業,就能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在經濟發展初期,我們大概知道哪些企業對經濟發展比較重要,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跟著別人走的階段快要結束了,再選對就變得更加困難。而且伴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特惠制度的效能沒有以前好了。
其次,在特惠模式下,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規范的行為,而現在市場對不規范行為的容忍度更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特惠制度的運行。
另外,即便有時候政府選對了企業,如果扶持力度過大,往往會造成企業的過度發展,形成產能過剩。在經濟發展初期,經濟增長很快,產能過剩問題可以很快被消化,但隨著經濟增長速度變慢,產能過剩消化起來會更加困難。
所以需要讓市場來決定,哪些企業會成功,哪些企業不會成功。
搜狐財經:伴隨著特惠模式的局限性越來越大,您認為通過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可以促進特惠模式的改變嗎?
白重恩:
如果地方政府改善營商環境的動力足夠強,在一定程度上,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可以促進這一模式的改善。但是改善營商環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一定想做就能做到,尤其是有一些規章制度,不完全是地方政府說了算。
比如,知識產權的保護。只在本地保護知識產權不一定有用。如果甲地企業侵犯了乙地企業的知識產權,甲地的地方政府不一定有精力來保護乙地的知識產權,在這種情況下,地方競爭不僅不會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會加劇該問題。
搜狐財經:如果要促進地方之間的競爭,您覺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白重恩:
希望地方之間的競爭朝著全面改善營商環境的方向去做,這不僅要靠地方政府,還要有更好的頂層設計,需要中央機構來幫助改善。
比如,要有一個全國普遍適用的、且能夠強有力實施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讓地方利益不要在知識產權的營商環境改善中起到阻礙作用。
制度環境要有普遍改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在制度環境中,很多部門都會制定法律法規,而且是從完成自己職責的角度去思考,不一定特別全面,這可能會造成部門間的制度沖突或是意見不一致,甚至互相推諉的情形,這時候企業就很難受。
所以頂層設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較難,因此地方政府可以考慮設立一個專門機構來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營商環境中遇到的問題,讓企業不需要和多個部門打交道。
企業沒有能力來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沖突,如果企業跟多個部門協調,企業處于非常弱勢的地位。但是如果有一個部門,我們賦予它比較大的權力,來負責協調其它部門之間的矛盾,這比企業自己去做要有利得多。
搜狐財經:預期我們什么時候可能會出現這個部門?
白重恩:
條例發布和具體實施還有距離,而且條例中并沒有強制規定,只是說可以設立這樣一個部門。
如果我們上上下下都認識到該措施的重要性,推動力度就會大一些。我現在想做的工作是希望跟大家形成共識,更大力度來推動這樣的措施。
搜狐財經:在特惠模式下,政府力度太大往往會造成產能過剩,您覺得今天政府如何把握特惠制度下的產業政策?
白重恩:
產業政策更重要的是看實際運行的結果。如果產業政策是促進競爭的,所有企業都能享受,這種產業政策的效果可能比較好;如果產業政策只為一部分企業提供支持,造成不平等的競爭,這種產業政策可能效果不是很好。
如果在行業發展初期,政府給予了企業支持,當未來出現產能過剩的時候,企業是否還能夠持續地得到扶持?
理論上為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需要低效率的提供者退出來維持市場的供需平衡。然而在實踐中,各級政府不愿意看到自己扶持的企業是失敗的,所以即便過剩也會持續支持。所以我們在用產業政策時要特別謹慎。
我認為,當產業鏈涉及國家經濟安全時,有一些產品掌握在個別外國供應商手中,形成卡脖子的現象時,我們可能要實行一些產業政策。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要盡量地讓它是普惠的,不要只盯著幾家企業。
更聰明的產業政策是選一些對經濟發展很重要,也能幫助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點行業,然后集中精力解決這些重點行業的營商環境問題。
這樣的產業政策不是由政府來選優劣,而是由市場來進行優勝劣汰。另外,政府做的是改善營商環境,而不是給企業提供資源。改善環境不傷害任何人,而政府給某些企業提供資源,就會造成企業之間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所以產業政策最好的形式是改善產業的營商環境,而不是給予企業財務或者其它資源上的扶持。
搜狐財經:如何去促進公平競爭,實現競爭中性?
白重恩:
競爭中性強調所有的企業在獲得資源、獲得做生意的機會方面是公平的,這時候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會較高。
但是也有難處,比如金融機構給企業提供資金時,會不會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區別對待?
政策沒有要求它區別對待,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銀行貸款出現壞賬問責時,如果問責不平等,民營企業貸款出現壞賬問責較重的話,就可能會引導銀行不愿意給民營企業貸款。
所以整個體系都要求所有制中性,可能就能實現競爭中性,這還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搜狐財經:2019年年底特斯拉上海工廠的交付,其背后涉及中國政府給予的補貼以及土地和稅收優惠,您怎么看?
白重恩:
擴大開放不僅僅是貿易上的開放,還有投資方面的開放,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到中國投資。
在中美貿易沖突的大背景下,吸引特斯拉這樣的大企業到中國來投資有其象征性意義。我們需要有一個能引起大家關注的成功的外資企業來華投資的案例,所以給它補助、提供優惠。
外資企業的進入可能會給國內企業帶來挑戰,但是我們也希望更大的開放,讓外資企業更多的進來,促進國內外企業的競爭發展。
而國內企業的規模較小,獲得資金有難處。怎么讓國內企業克服競爭中的不利情況,跟全球企業公平競爭,這非常重要。所以在吸引外資的時候,也要考慮國內的營商環境,讓國內的企業能夠保持公平競爭。
搜狐財經: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過去幾年我國的營商環境奇跡般地從90多名提高到30名左右,您認為我國營商環境現在還存在哪些問題?
白重恩:
首先要對世行發布的營商環境指標有一個客觀認識,該指標是基于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的情況評價得出的;其次它是基于如果每個人都照章辦事的解決辦法,對外資企業來華投資更有參考意義。
但對國內企業來說,特事特辦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
過去幾年,我們的營商環境有了很大改善,比如開辦企業的手續更加便捷。但是在世行指標中,有一項排序不僅沒有向前移,反而有所落后了,就是獲得信貸。
理解該現象有幾方面:第一,這是一個相對值,如果其它國家獲得信貸的環境改善了,我們的環境沒有改善,那么排序就會向后落。
第二,獲得信貸跟整個金融體制有關系。我們的整個金融體制對支持政府主導的項目來說非常有效率,所以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水平非常好。但是現階段我們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企業。
這種創新往往事先很難選擇誰會成功,誰不會成功,需要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來選擇。
經濟學家熊彼特曾提出一個概念,叫創造性毀滅。他表示,為了讓有創造力的企業發展地更快,就要淘汰創造性弱的企業,給創造性強的企業騰出空間,讓它更好的發展。當前階段,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讓“創造性毀滅”起更大作用。
搜狐財經:其根本性原因是金融體系的變化嗎?
白重恩:
創造性毀滅要求金融體系不僅僅支持政府的項目,而是要支持更多的企業,讓他們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在我們的金融體系中,企業獲得外部資金最主要的渠道是銀行,而銀行貸款不是支持創新型企業最好的方式。所以在這方面,我們的金融體系做得不夠。
為了讓創新型的企業、有一定風險的企業獲得資金,需要對金融體系做改變。讓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分擔風險,給有一定風險的企業提供資金,這是我們的需要,但是實現這個轉變,還需要做很多努力。
搜狐財經:如果要想讓企業更切實地感受到營商環境的改變,您覺得可以從哪些指標進行改善?
白重恩:
指標只是一個方面,不管什么樣的指標,都不一定全面,有的指標也不一定能夠完全反映現實。
比如,企業的主觀感受。只有企業才能體會到營商環境對自己是否有利,穿鞋子的人就知道鞋子是不是舒服,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政策制定和對政策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更加重視企業的主觀感受和社會公眾的主觀感受。
怎么讓企業在政策制定及評估中有更大的話語權,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在具體的落實中,我覺得行業協會可以起到更大作用。
搜狐財經:怎么從結構方面去看待中國的營商環境?如果營商環境的滿分10分,您對中國的營商環境怎么評估?
白重恩:
從結構性的改變來看,除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外,其它地區也要做同樣的努力。在世行的十個指標中,我們現在做得不是很好的指標是獲得信貸,所以我們要在金融體系的改革中做更大努力,讓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影響企業、行業的重要因素并沒有體現在世行的指標中。一是政策的影響,對企業來說,政策穩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政策不穩定,企業就沒有一個穩定的預期。
二是產權是不是保險的。世界銀行強調對小股東的保護,但在發展中國家、新興經濟體中,對整個企業的產權保護可能比對小股東的保護更加重要。
三是市場準入方面的障礙。世行的數據來自準入門檻比較低的行業。
四是人才環境沒有得到反映。我們能不能有一個良好的促進人才流動的機制,也是需要努力的。
搜狐財經:在營商環境條例中,哪一條會對企業和經濟發展產生比較具有實質性的影響?
白重恩:
都很重要。我希望強調三方面,一是一站式服務;二是更加關注市場主體的主觀感受;三是認識到改善營商環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建議找一些重點行業,就像我剛才談到產業政策的時候,把產業政策的體現方式從過去給企業補助、提供資源,變成改善特定產業的營商環境。因為我們的能力有限,先集中精力把重點行業的營商環境做好,再逐漸推廣,這可能更加切實可行。
只要我們認識到營商環境的重要性,并對現在的差距有比較充分的認識,就能夠不斷地去改善營商環境。雖然過去幾年我們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考慮到營商環境的現狀,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
文章來源|搜狐智庫
(公眾號ID:sohuzhiku)